路笔拾遗| TVB“学徒”拜访南国陶都
“石湾瓦,甲天下。”数百年来,作为岭南代表性工艺美术品之一,石湾陶塑在国内外享有美誉。
今日(11月12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GDToday出品的全新综艺节目《路笔拾遗》第三集于18点在TVB翡翠台播出。本周,TVB四名资深演员一同来到佛山石湾镇街道8号艺术码头拜师学艺,并比赛制作杯子,寻回“童年的快乐”。彭迪安说自己“终于有用吹风机的理由”;汤俊明的作品被评为“最有创意奖”,到底有多与众不同;黄智贤大胆尝试制杯新方法,成品“卖相”如何?
据悉,《路笔拾遗》聚焦别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集结四名TVB资深演员曹永廉、汤俊明、黄智贤、彭迪安,与GDToday记者走进大湾区11市,探访各地非遗瑰宝,体验传统魅力在现代社会如何绽放光芒。该节目一共八集,由10月29日至12月17日逢周日18点在南方报业旗下平台推出,并在TVB翡翠台同步播出。
在本周播出的第三集节目中,84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第四代传人刘炳向学员们展示精湛的制陶技艺,还走进陶塑车间,仔细了解陶塑上釉的学问。刘炳向学员介绍,石湾陶塑和传统瓷器制作所用到的原料不同,制作技法也有很大差别。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在人物的脸部上釉,也不需要有过多绘画。“石湾陶塑比较单纯。”刘炳说。
8号艺术码头是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场馆,这里不仅有汇聚国家级陶艺大师作品的展览馆,还有开放式生产车间和创作室供游客游览。在节目中,刘炳告诉学员们,石湾陶塑作品通常分为“原作”和“精品”,“原作”是由陶艺家亲手创作的作品,且基本上都是孤品,收藏价值较高;而“精品”是指由陶艺家塑造、制模后,由工人进行制作与施釉,通常是批量生产,数量较大。“石湾陶塑古雅厚重,具有突出的民俗色彩。动物、人物、器皿、建筑饰件都是石湾陶塑的创作题材。”刘炳说,石湾陶塑制作需要泥、塑、釉、火等步骤,每个环节打磨制作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的呈现。而上釉烧制后的色彩变化则考验陶艺师傅的经验和技艺。“烧成之后就不会再变了。”
据史料记载,石湾的陶塑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石湾陶塑在汉代开始兴盛;在唐宋时期,石湾生产的陶器就已经远销海内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石湾公仔随处可见。譬如在香港的东华三院、上环文武庙等地的瓦脊上,都有石湾公仔的身影。
通过这次在佛山石湾的亲身体验,四名学员收获满满。曹永廉和汤俊明认为,制作石湾陶塑“需要很大的耐性”,可以让年轻人多多学习,陶冶情操;黄智贤则石湾陶塑联想到艺术与表演,他表示,“只要醉心其中,专注做好,是足以奉献一生的事。”
往集回顾
路笔拾遗|舞狮舞麒麟傻傻分不清?TVB资深艺员拜师深圳甘坑麒麟队
主持:黄智贤 曹永廉 汤俊明 彭迪安 张诗雨
出品人:侯小军
总策划:张纯青 陈枫
制片人:赵杨
监制:谢苗枫 潘美臻
导演:王勇幸
执行导演:谭浩瀚
执行导演:吴浩宇
编剧:王勇幸 吴叁
民俗顾问:陈恩维
摄像:关杰明 于善政
记者:张诗雨 王迪雅(实习) 赵扬悦(实习)
旁白:李乔新
通联:张诗雨 吴劭明
造型设计:Netto Hair
化妆:李隽升
发型:陈波
场务:姚沙溥 吴嘉杰
后期制作:文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