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已成为大多数驾驶人的共识
但是有一种情况驾驶人很容易忽略
那就是“隔夜酒驾”
一些驾驶人以为前一晚喝了酒
第二天醒来就直接开车上路
结果往往是“人醒了,酒还未醒”
睡了一觉,酒已经醒了?
11月2日上午9时许,百色交警高速一大队在百色东收费站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一辆小型轿车向执勤点驶近,降下车窗,一股浓浓的酒气扑面而来,民警随即对该驾驶员进行呼气时酒精测试,检测结果为30mg/100ml,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驾驶员罗某称,11月1日19时许他和父亲在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平略村家中吃饭,其间喝了2杯自酿白酒,喝到21时许就休息了。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左右,他觉得酒已经醒了,就驾驶车辆从田东县往百色方向行驶,没想到行至百色东收费站被执勤交警检测出酒驾。
最终民警依法对罗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作出暂扣驾驶证6个月,记12分,并处罚款1000元的处罚。
好几个小时没碰酒,不可能“酒驾”?
11月4日上午9时许,凌云交警在国道357线凌云往逻楼品村路段设卡执勤,在对一辆银色皮卡车例行检查时,发现驾驶人身上有酒味,随即要求驾驶人下车接受检查。
驾驶人涂某告诉民警,自己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吃饭时喝过酒,但是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这期间他并没有再碰过酒,不可能是“酒驾”。然而,经呼气式酒精检测,其体内酒精含量为32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进一步调查发现,涂某在2011年11月18日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处罚过,此次属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11月6日,民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涂某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罚款一千元,吊销驾驶证且两年内不得重新获得的处罚。
饮酒后多久才能驾车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一般每小时仅能代谢少于等于10克酒精。但由于个体在年龄、体质、解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酒后隔多久开车才不会被测出酒驾这一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一般而言,人饮酒后8~12小时,酒精在体内的含量将大大降低,24~48小时会完全挥发。这就意味着,驾驶人在大量饮酒后,最好相隔24小时后再驾车。
怎么判定是否属于酒驾?
其实,“隔夜酒”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酒驾与否是依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的。
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为醉酒后驾驶机动车。
所以
各位小伙伴们注意了
如果晚上喝酒喝得比较晚
第二天最好不要开车
这个险千万不能冒
别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
来源:百色交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