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云”来了!这家佛企要重塑金属加工行业发展新模式

南方+ 记者

重塑金属加工行业新模式,佛企迈出关键一步。11月11日,2023年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在广州举行。会上,位于佛山的非标金属加工行业龙头企业——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兴精密”)联合中国电信发布金属加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同一时间,距离广州会场30公里外的佛山,由创兴精密投资建设的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人云”)正式开业。以金属加工云工厂为平台,铁人云将接入金属加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其提供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及数字化转型服务。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佛山正在通过构建区域性的行业中小企数字化商业平台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推动以非标金属加工为代表的金属加工行业数字化转型。

非标金属加工行业困境:

业务复杂难转型 企业难做大

“广东铁人云,重塑金属加工行业新模式”,这是铁人云开业现场,LED屏幕上打出的一句话。

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黄艳姿 摄

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黄艳姿 摄

根据中国电信与铁人云母公司创兴精密联合发布的金属加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从 2000 年开始,中国的金属制品行业快速稳定发展,保守估计2023年将超过50000亿元。其中非标金属加工行业从2018年到2022年,市场规模从2552.4亿元上升至3302.9亿元,年均增长了6.66%,2023年上半年更是增长7.03%。

与此同时,非标金属加工由于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加工,生产过程涉及材料非标、结构非标、工艺流程非标等问题,业务流程复杂,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堪称金属加工行业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难点和堵点,不少非标金属加工企业规模难以做大。

铁人云的母公司创兴精密,曾经也困囿于此。和其他非标金属加工企业一样,创兴精密的订单具有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以2022年为例,创兴精密共制作了超过9万种产品,涉及的零配件超过10万种。为保证订单交期和质量,创兴精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多备两成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不仅如此,虽然客户下的订单是某个产品,但对于创兴精密来说,需要将产品拆解成一个个便于生产加工的零部件,并逐一形成图纸,进行加工生产。曾经公司每个月光打印图纸,就要用掉3吨以上的纸张。更不必说跟单、搬运等环节的大量人力投入,以及仓储库存等成本。

当时的创兴精密,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销售额也只能做到5000万元上下,怎么也上不去,利润率也一度只有2到3个点。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需求大 难度高

创兴精密曾经的困境,就是佛山大多数非标金属加工企业的现状。

根据当天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佛山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非标金属加工企业得到广泛发展,其中南海区最为集中。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南海非标金属加工相关制造业数量超10000家,产业链完备,但存在企业小而散、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难以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非标金属加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非标金属加工订单具有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特性,订单交货期短、生产过程离散、业务跟单工作量大,有很大的跟单服务需求;非标金属加工订单产品大多为新品,工程师需要对新产品进行核价,并对产品的材料、结构、工艺流程、质检要求产品信息重新设计,产品数据制作工作量大,具有产品数据化需求。此外,还有庞大的采购需求、生产成本核算需求、进度跟踪需求、产能协同需求等等。

但正如上所说,这一行业由于业务流程复杂,要求企业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时需要一套完整、灵活的数字化方案,而行业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人力、研发成本,导致该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占比不超过10%。

自动运行的激光切割设备。 黄艳姿 摄

自动运行的激光切割设备。 黄艳姿 摄

创兴精密正是这10%中的佼佼者——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创兴精密的土地使用率提升50%,员工由230人精简到130人,产值却提升了100%,利润率也飙升至18%。尤其是立体智能仓储系统上线后,仓储空间直接从原来的3000多平方米骤降至220平方米,腾出了约90%的空间。以前1张复杂的订单可能需要5、6个人去跟,现在1个人就可以跟100张单。

“铁人云”的破局尝试:

将数字化从企业推向产业

创兴精密用自己的实践,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企业跟数字化有机结合后,形成的市场竞争力。而铁人云,正是创兴精密基于自身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非标金属加工行业转型痛点、堵点推出的一款金属加工行业云平台。

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立体仓及数字化生产场景。 黄艳姿 摄

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立体仓及数字化生产场景。 黄艳姿 摄

按照设想,该平台具有两层属性。一是承接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的商业平台。该平台一头依托创兴精密的基础,链接国内外领先的高端设备制造商,一头向行业内广大中小企业开放,通过对金属加工企业的质量数据、交期数据等经营数据进行分析、评级后,根据设备制造商的订单情况和加工企业的实力及信用评级进行派单。通过数字化整合资源,打造一个行业性的协作平台,实现平台内的金属加工行业企业生产能力协同。

简单来说,金属加工企业加入平台,就有机会接到新订单。前提是,企业自身要进行一定的数字化改造,将企业多项经营数据接入云平台——这也是铁人云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这个过程中,创兴精密将用自己积累下的成功经验、强大的数字化团队,帮助金属加工,尤其是非标金属加工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甚至园区、产业集群等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专业场景应用、智能立体仓、数字化制造管理、智能硬件设备、双碳战略服务、数字化人才组织培养等全场景数字化转型服务。

“边喝咖啡边打铁”的智能制造新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黄艳姿 摄

“边喝咖啡边打铁”的智能制造新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黄艳姿 摄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开业的铁人云专门开辟了一片区域,用于咖啡制作、品尝与交流。一面玻璃之隔,就是铁人云的智能立体仓与数字化加工生产线。“边喝咖啡边打铁”的智能制造新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

而根据设想,该平台计划在两年内发展130家企业通过平台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把企业经营数据接入到服务平台,形成初步行业集群。

“创兴精密用自己的实践,将数字化从企业推向了产业。”普伟集团总裁、大成商道创始人黄国辉认为,当下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点竞争,而是区域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创兴精密推进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佛山当地的金属加工行业,“区域产业链条竞争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撰文】黄艳姿

■相关阅读:

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分享经验,南海这家企业凭什么?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