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之际,广州中山纪念堂联合全国五城十家孙中山纪念地共同举办“传承伟人精神 赋能文化新篇”首届全国孙中山纪念地文创设计成果展暨文化圆桌论坛。
在中山纪念堂历史陈列馆设置的文创设计成果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创设计作品齐聚一堂,IP形象、文具、纪念品、盲盒、人偶、徽章、盲盒、环保袋、收纳包……
共计近100种、约300件文创作品,通过各种创意、形式和载体,生动展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展示纪念地文创设计的最新成果。
这是一次对孙中山精神的深刻解读,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探索。在开幕当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文化圆桌论坛更是首次设在绿树成荫的百年榕树下,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立彬;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广州城市形象logo设计师曹雪;仲恺工程农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熊强等三位大咖,从不同的角度,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进行了深度解读,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此外,开幕当天还设有非遗展示、文创集市等互动区域,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不同形式的文化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为“景区+文化”赋能。
本次活动,是关于孙中山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我国对优秀文化传承研究的一次有益的探索。通过实体的转化,让文化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深入人心。
希望通过文化产品的创新创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首届全国孙中山纪念地文创设计大赛成果
不光有文创,还有盲盒和潮玩
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创产品会说话,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代言人,期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和关注,让年轻人成为传播文化,实现有效裂变的坚定执行者,成为促进文旅融合的践行者。
本次首届全国孙中山纪念地文创设计大赛,在这方面作出有益尝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一、作品“中山樵”,通过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IP进行艺术创作。在角色创意方面分别做了限量版盲盒和收藏级潮玩两种当代艺术概念形式,通过中山樵文化精神讲述孙中山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重要地点的孙中山纪念地蕴含的文化及故事,让文创产品可以成为各纪念地的代言人和文化符号。
这些呈现不同历史时期孙中山先生的IP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场景,既有到各地演讲穿着西服和中山装的形象,又有1917年先生南下第一次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成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穿军装的形象等,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
二、作品“纪・念”,以广州中山纪念堂文化元素为创意灵感。创作者对广州中山纪念堂造型轮廓与建筑纹样进行提取,做相关文创产品首饰设计,吊坠采用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造型,手镯与戒指采用建筑纹样,耳饰采用纪念堂大屋顶上的饕餮纹样。在色彩上以蓝黄为主,红白为辅。
中山纪念堂装饰的蓝、白、红三色,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代表自由;白色穹顶象征白日,代表平等;红色门窗和柱子,比喻满地红,代表博爱,以此表达纪念之情,手镯与戒指采用掐丝珐琅工艺。
三、作品“印‘现’中山”,源自黄花岗公园“浩气长存”的艺术加工。结合榫卯结构,印章使用孙中山手植树松木、树脂玻璃、白印石作为主要材料,结合传统榫卯结构和流行的文创透卡属性,透过树脂玻璃,印“现”中山,浩气长存,保留了各文物古迹的古韵,又将历史文化融入于日常生活中,以此将孙中山先生时代的历史文化更加现代化、日常化地传播。
四、作品“花拥”,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为基调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基于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是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汲取建筑中的各式花砖元素,在礼盒周围设计中加入了花砖的图案,包裹着大元帅府。
颜色以饱和度较高的颜色,更具现代感和视觉的冲击力。整体盒子以浅色为主,保留图案视觉冲击力。在礼盒的选品中选择了同为陶瓷的餐盘,也可做装饰盘或收纳盘。
五、作品“青山有幸伴中山”,还原北京香山碧云寺的民国历史。通过对寺内建筑、植物、石雕石刻纹样等标志物的整理,以手绘的形式形成标准素材,通过组合形成IP产品设计主视觉,充分表达其核心内涵。以见景生情、睹物思人、以物寄情的表达形式,纪念和缅怀。
六、作品“中山游园”,以孙中山各纪念地为蓝本的系列创作。插图上分别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北京中山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的建筑为主体结合。以孙中山先生的形象突出我们的主题“中山游园”,以孙中山先生带我们“打卡”为主题来宣传各个孙中山纪念地,并融入现代审美,使文创产品更符合当代人的喜好和审美需求。
七、益智玩具“磁吸文字华容道”,文创设计中融入游戏元素。创作的思路是以滑块游戏方式领略中山先生世界大同之思想,发扬其不懈奋斗之精神,对青少年具有十分积极的启发作用。
【文字】南方+记者 钟晓宇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