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人民医院137周年:为粤北群众带来更优质高效服务

南方+ 记者

南方+ 杨韬 制图

“几代人赓续立潮头,只为守护你在家门口。”三天前,粤北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史讲解比赛正在进行。32名参赛选手,将筚路蓝缕的建院创业史、奋发图强的科研创新史娓娓道来。

从西医赠诊所落户,开创韶关西医之先河,到百姓口中的“榕树头医院”;从首任院长许诚恩建院初仅10名员工,到1951年循道医院最后一任华人院长苏自新,带领员工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

“这家脱胎于洋人之手的教会诊所,成了粤北人民的医院。”参赛选手动情地说,随着韶关市行政建制的变更,医院数易其名,“无论何时何名,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

11月11日,粤北人民医院迎来了137岁生日。

“我们将以百年老院的厚重、朝气蓬勃的新姿,在推动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高质量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粤北及湘赣周边地区1000多万群众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院长龚小倩充满信心。

“技术发展,打破了常规生死观念”

今年,11岁的小欣同样迎来她的“新生”,这个“生死马拉松”的故事追溯到4个月前。

“医生!医生!”7月17日23时55分,粤北人民医院急诊科里,小欣的父亲焦急地大喊,意识模糊的小欣突然没了心跳。

“应该是暴发性心肌炎,这种情况必须上ECMO,不然孩子就要没了。”凌晨1时40分,随着ECMO团队的介入,机器运转起来,随着血液从体内引出,经离心泵、氧合器后,暗红色变成鲜红色,重返欣欣体内,使小欣生命暂时得以维持。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易林说,所有医护都不想这么年轻的生命逝去,“大家都把小欣当自己女儿般,拼了命地要救回来。”

ICU的联合查房时间到了,小欣的床前围满了医护人员。

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帮助小欣渡过难关。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改善心肌血供及减轻心脏后负荷;气道护理成难题,儿科医生多次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得以解决……

7月21日早晨,在心脏停跳的第80小时,小欣的心脏重新恢复有效跳动。

激动的刘易林,发了条朋友圈,写道:80小时完全没有心跳,在常规观念中,这个花季少女已经到另一个世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常规的生死概念。

学科能力的全面进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据了解,为推进粤北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投入5000万元完成对重症医学科的全面升级改造,并投入6500万元完成全院228台(套)先进医疗设备购置,为学科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高端设备引进后,体会最深的粤北及湘赣周边地区的广大市民。

“我最近胸口疼、心慌,喘不上气来。”近日,60岁的李阿姨来到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医生安排她去CT室做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冠脉CTA)。

行业内最先进的CT设备正在运作。

仅三秒钟,由AI重建的心脏三维可视化图像在电脑屏幕上清晰可见。原来是冠脉从心肌里穿过,导致管腔狭窄。这得益于该院CT室新引进的GE Revolution 256排CT,这也是行业内最先进的CT设备。

记者了解到,该设备的采购价格是传统设备的近4倍,但检查收费依旧保持原价。“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举措,也将为我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影像诊断科技师主任黎丽介绍。

“在粤北可享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年,粤北人民医院骨科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金500万元,这意味着该院骨科正式迈入“国家队”。

这是粤北人民医院首次获批,也是韶关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在O臂导航系统辅助下,实施“毫米级精准度”的椎弓根精准置钉手术;对脊柱肿瘤及其椎体进行整块切除,再予以重建的重大风险手术……近日,记者来到脊柱外科,见到科主任胡孔和。

脊柱外科团队给病患做手术。

他介绍,2022年科室手术量达1500台。当前,科室能开展脊柱常规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并大力开展高风险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及脊柱肿瘤椎体全切术,“这两个高风险手术,前者已每年开展超20台,后者每年开展近10台。”

2018年以来,骨科在医院的支持下日趋壮大,划分为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骨病科、中医骨伤(疼痛)科四个科室,是粤北地区最大的骨科专科。

据了解,科室可开展骨科各类手术,年均手术量超6600台,门诊服务年均近7万人次,外埠患者占比60.67%,专业水平粤北领先、国内先进。

贴近群众需求,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是医院一如既往的追求。

今年,一场跨越1700公里的远程手术给出了标准答案——让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下沉。这也是广东首例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

在双方“零延迟”沟通下,手术团队抽出病人颅内出血。

来自北京的信号,“零延迟”传输到韶关,指挥着机器人救治一位脑出血患者。粤北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接收到指令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摆动机械臂,在患者颅顶定好靶点。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郭铭根据靶点,划线切皮,拿起电钻打孔。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远程手术指挥中心里,专家团队紧盯着屏幕。手术室两个摄像头的实时画面投射其中,双方在5G信号下,保持实时沟通……

“远程手术对脑出血等危重症不适合转运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单永治说,此次手术双方配合顺畅,粤北医院医疗团队训练有素,“实现了技术下沉”

“有了5G远程手术,患者在粤北可享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极大地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郭铭说。

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医疗服务“高地”

举办高水平论坛,让医院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火花得以碰撞。

第二届精准医学院士研讨会暨粤湘赣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院士大咖、专家院长云集韶关,探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6月9日,第二届精准医学院士研讨会暨粤湘赣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这也是粤北人民医院第二次承办院士高水平论坛。

会议上,4名院士作学术报告和学术互动;30多家省内高水平医院、湘赣三甲医院的院长,从产学研用多角度集智聚力,共同推进医院学科建设与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论坛上,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说,感谢兄弟省市各医院的领导者,带来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分享现代医院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建得怎么样,与粤北百姓息息相关。其根本目的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形成省域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医疗服务“高地”。

新闻发布会现场

7月26日,韶关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情况进度喜人。

“我们有信心,粤北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成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我市就医环境。”发布会上,韶关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谢晓斌说,这将提高全市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粤北区域医疗网络体系。

“总的来说,医院近年来通过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绩可喜,进步明显。”龚小倩说。

数据显示,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取得A+的好成绩,在全国1355家医院中名列第114名,进入全国前8.5%行列。在全省146家三级医院能力评价中,该院综合能力位列全省第12名。

【撰文】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卢艳萍 隆佳鑫

【海报】杨韬

编辑 曹伟峰 王瑾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