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正是天干物燥的季节,人体会感到明显的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甚至眼睛也会干涩发痒,加上用眼过度,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眼睛容易出现流泪、眼红、眼痒等现象。
“进入秋冬季,是各种眼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干眼症,最近干眼门诊患者明显增多。”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医生刘健楠博士介绍,前来该科就诊的患者其中60%-70%是干眼症患者。这是因为,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更容易蒸发,也与部分患者睡眠不足、经常使用电子设备、佩戴隐形眼镜、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眼药水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干眼症简称干眼(Dry Eye),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CS)或“眼干燥症”,是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多或泪液中的成分异常导致的眼部不适以及视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干眼症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困扰,比如眼睛红肿、瘙痒、灼烧、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失明。
“正常人平均每分钟眨眼15—20次,1个小时眨眼将近1000次,一天24个小时,除睡眠时间外,平均每天眨眼次数要超过1万次。”刘健楠说道。
其实人在正常生活当中会不断地眨眼,“适当”眨眼可以促进睑脂的排出。但是当和泪液分泌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屏幕的时候,可能会长期不眨眼或减少眨眼次数,导致增加泪液的蒸发,加重干眼症的症状。
刘健楠表示,对于干眼最大的误区是认为干眼就是眼睛“缺水”,有许多人会选择自行购买眼药水,这是错误的行为。部分眼药水中可能含有防腐剂,擅自使用非但不能“治好”干眼症,还可能会造成眼表伤害。
干眼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水液缺乏型(即“缺水”)、脂质异常型(即“缺油”)、黏蛋白异常型(眼表上皮细胞受损)、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眨眼异常、频率变低)、混合型。
其中,以脂质异常型最为常见,也就是“缺油”。其主要致病原因是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睑板腺位于上下眼皮中的眼睑中,长得像一串串小葡萄,开口位于睑缘,它的作用就是分泌睑脂,起到防止泪液蒸发、保持眼睛湿润的作用。
睑板腺功能障碍,睑脂的数量或质量就会下降,不能有效起到眼睛“保湿”的作用,眼睛就容易出现干涩、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不适。
干眼症该怎么治?医生介绍,强脉冲光技术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其相关干眼。“由于干眼治疗的过程格外缓慢,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以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预防干眼最重要的就是改变用眼习惯,比如提醒自己多眨眼,不随意使用眼药水,一旦出现眼干眼涩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分型诊疗,切莫忽视大意!”刘健楠提醒。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