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农村,也以所学回报农村。他用7年时间,走进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田间地头,搭建线上线下以及直播等多元化的销售体系,助力32个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农产品的知名度,通过科技兴农带动更多农户创收增收。
他就是吴岸发,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广州农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矢志不悔,以科技兴农为己任
作为农家子弟,吴岸发深知农民的不易。2013年他从农村来到广州上大学,见识到了一线城市的蓬勃活力,也意识到了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在求学过程中,他就暗暗定下目标,要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6年读大三时,一位陕西礼泉的同学发出求助:希望有人能帮农户售卖家乡丰产但滞销的苹果。吴岸发决定用网络试一试,结果没几天就卖光了。但由于果品缺乏保护,在长距离运输后损毁严重,3000件里有2000件需要退款。第一次尝试的铩羽而归,并没有让他感到灰心,而是让他体验了网络营销的巨大威力,意识到这是改变农村落后生态的良好契机。
经此机遇,吴岸发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组建团队。他创立广州农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与果农建立联系,更深入地了解生鲜农产品,为农民与市场构建新渠道。在吴岸发看来,水果是刚需产品,不愁找不到消费者,但竞争也相当激烈。他准备从源头做起,减少“中间商”,在原产地选取高品质的水果,以更优惠的价格突围。
诚信为本,以品控升级产业链
海南的芒果、陕西的猕猴桃、山东的秋月梨、广东徐闻的菠萝……吴岸发团队的心里有一张水果年历。跟随四季流转和地域变化,他们如同侦探一般深入“腹地”,通过物流,把新鲜的当季好货快速送达都市人家中。
创业之初,团队面临的第一大烦恼是:如何获得原产地果农的信任。“这个过程相当痛苦,他们会觉得我们是骗子,很多时候都不爱搭理。不论我们开多少钱收水果,他们都不接受,屡屡碰壁。”吴岸发说,在果农已经和传统水果批发商户绑定的情况下,不打折的一次性付款是唯一的选项。直到有一次在海南,他和一位果农合作打出了口碑,才出现更多愿意合作的农户。
在水果领域,品控是核心痛点。为此,吴岸发的品控小组常年在全国各地转,主要干两件事:定货和分发。什么时候该定什么货,该售卖什么水果,必须要求有一套严密的规矩。而采用源头直采、直发这种分发方式,就意味着必须和时间赛跑。最开始,团队请当地人来手工分拣、打包,但效率不高、质量不稳定。后来,他们与专业的公司合作,进行流水线作业,规范生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人人关注的食品安全,团队制定98项农残检测标准。“不打药、不打蜡,这是我们的底线,也要求果农这么做。”吴岸发说,如果一批货出现问题,就必须退掉。这项“有点狠”的措施切实赢得了部分消费者,而销量的提升使果农对该项措施形成认可,将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2020年,出于对品质的自信和消费者的信任,吴岸发推出“无理由售后”的承诺。消费者只要反映果品不好,无需证明就可以得到赔偿或补货。这对于生鲜农产品销售来说无疑是大胆的举措,毕竟应季水果在采摘后有最佳食用时间,一旦退回就会白白损失。品控小组担心影响绩效考核而极力反对,但实践证明,在供应端做足工作后,售后率依然维持在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
授人以渔,帮农户直通互联网
在需求端,除了靠质量和服务提高复购率,吴岸发还深谙流量玩法。他紧跟形势、变换渠道,流量在哪里,他就去哪里。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他都一一尝试。今年4月份,吴岸发通过互联网,以宣带销,把大家都熟悉的增城丝苗米用老广煲仔饭专用米的话题在全网让2000万网友熟悉并销售了25000份。
在自身获得成功之后,让农民创收增收的初心仍未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岸发在广州设立湾区联络中心,让帮扶地区的农业企业人员来广州交流学习,毫无保留地将营销经验倾囊相授,将渠道资源无私对接,让农业企业人员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前沿玩法和大湾区的市场需求。
“让农户笑起来,是我们的使命。”在朋友圈动态里,吴岸发这样写道。“我们的品牌叫‘萤光兴农’,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就像一只只萤火虫聚拢,一起为‘三农’事业发光。”按照吴岸发的蓝图,开拓生产自营基地、进军线下开店等,接下来几年都将一一实现。
南方+记者 马艺天
通讯员 穗团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