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国工业第五城奋力“赶考”。
11月9日,由佛山市政协组织的2023年佛山企业家·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召开,以激发佛山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为出发点,12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现场发言,其中包含9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围绕人才引培、产业链协同、投融资等方面,畅谈发展需求,积极建言献策。
从总体情况看,参与座谈的多数企业近年来营收增长率、出货量均位居行业前列,但也面临产业链衔接不畅、增收不增利、人才引培难等困难。会上,佛山市政协书面通报前期调研情况,同样反映出企业的“急难愁盼”。
举行此次座谈会,正是为了找准扶持企业的关键点。佛山明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
佛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直面产业链竞争
要发挥政府链接资源作用
会上,12位企业家代表逐一发言。如何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其背后的核心在于“一上一下”——如何精准高效找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
从一家5人小作坊,到新三板上市企业,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长期深耕温敏磁性材料研发,产品已打入国内外各大家电龙头供应链,未来计划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市场,但缺乏平台和对外推介的渠道。“希望政府帮助企业对接佛山地区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储能、能源安全、电网、通信电子、医疗等行业资源。”该公司董事长何华娟说。
广东科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群对此感触颇深。在企业主营的电泳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外资独大”,五家外资品牌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逐步打破行业壁垒,崭露头角。在方群看来,政府可多支持该类国产化替代型企业,“我对柳州当地对柳州五菱汽车的支持颇有感触。”方群说。
“我们的营销和宣传渠道不足,推广单凭企业力量有限。”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楠坦言,“小巨人”,顾名思义体量较小,需要积极“抱大腿”,希望与更多行业大咖、龙头企业、媒体合作。
政企加大力度共同拓市场,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普遍期待。座谈会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往往涉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是集群式的竞争。
佛山中小企业居多且大部分为配套企业,往往具有“不知不觉”的特征,由于领域极其细分,在产业链上显得更为“隐形”,政府帮助企业牵线搭桥、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帮助企业找到供应商、进入核心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就显得颇为重要。
再谈“引才难”
要呵护“专精特新型”人才
人才,企业发展绕不开的“老问题”。座谈会上,近半数企业谈及人才引育留的问题。
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相适配的人才,往往也是细分领域的“专才”,在现有人才认定机制范围内,不靠学历的实践型“专才”获得支持的途经还比较少。
2015年末,已在大型激光行业上市企业从业十多年的张洪鑫决定自主创业,带着43人的团队来到佛山顺德扎根,创立广东国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首次提出“激光+”的产品开发发展模式。但是,模式首创背后也带来一份“烦恼”——当前人才资格评定较单一,基本以学历为依托,而企业关键人才专攻新兴细分领域,“适合企业发展,但不一定适应评定。”张洪鑫提出,是否能在人才评定方面,形成政企互动机制。对此,座谈会指出,要“探索差异化解决问题”。
广东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共200人,其中研发人员85人,是典型的研发驱动型企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这方面也走了很多弯路,简单概括为两句话——招人容易,招高级人才难;留人容易,留优秀人才难。”作为公司董事长,李激初本人也来自省外,对人才在子女教育等方面需求“感同身受”。
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稳链强链的关键力量。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人才引育留问题,记者在座谈会上获悉,全国首批四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分别落户北京、上海和佛山、东莞,佛山将依托这类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政府将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国内顶尖大院大所。在人才供给和培育方面,一方面与辖区内各大院校建立合作,“如果是辖区内没有的人才,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展,光靠企业自身能力是有限的。”座谈会指出。
呼唤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要在增势中放大集群优势
从近年经营数据来看,参会的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实现了较好的增长。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48.62%、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56.62%;2018年至2022年间,广东隆信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年复合增长率达85%……总体看,专精特新企业凭借在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发展韧性。
专精特新企业凭借较强的韧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李激初介绍,从2020的200万元营收,到今年已有1.2亿元订单,“现正忙于扩大生产规模,忙于优化和培养优质供应链,以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全国工业第五城,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佛山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必由之路。会前,佛山市政协以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市、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的意见建议,并组织政协委员赴陕西、四川两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走访的佛山企业中,既有纺织服装、酿酒等传统制造业的创新企业,也有大胆挺进新能源行业的佼佼者;既有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也有支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的激光智能装备企业;既有靠专利突围抢占国际市场的新秀,也有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更有持续进军欧美市场的出口企业。
座谈会指出,虽然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偏向于战新产业,但佛山某些传统细分领域,尤其是材料领域,“已形成了一批与以往不一样的新势力,因此,并不是说传统的与战新的就有差距。”
座谈会上,佛山市市长白涛认真听取企业家代表的发言,现场记录并回应大家的诉求意见,要求佛山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快研究解决。
【撰文】华声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