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归街:“一园一室”打造法治乡村“园夏样本”

广州政法
+订阅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在推进平安白云建设工作中,始终把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持续发挥园夏村“广东省民主法治村”的品牌效应,不断创新形式、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多措并举推进法治阵地建设,进一步增强法治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助力平安白云建设。

因地制宜,打造法治文化阵地

为全面强化法治宣传,提升全民法治意识,龙归街在园夏村打造以休闲、普法为一体的法治公园。公园以“宪法”“民法典”“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法治主题元素为主要内容,把法治文化与公园景观自然融合。凉亭内,挂有民法典宣传画,让居民在休憩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熏陶;儿童活动设施旁,增加可翻动的法治文化积木,寓“法”于乐,为小朋友们带来“可看、可玩、可学”的沉浸式法治体验,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之余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接受法治文化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整合资源,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

为进一步扩大全民普法覆盖面,提高全民普法针对性,龙归街积极发挥法治公园作用,开展普法宣传。

依托法治公园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联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广州街坊”等队伍力量,结合民法典颁布实施、扫黑除恶、反诈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内容常态化开展普法工作,通过开展讲座,派发宣传单张,面对面讲解普法知识,深入群众进行普法宣传,促进普法阵地教育效应最大化,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性和学法积极性。

在法治公园、市场等重要部位安装云广播。依托云广播系统,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精准式”“劝导式”“矩阵式”普法模式,每天用简洁、通俗易懂的播送风格,定时播放预防电信诈骗法律知识,及时把法律法规知识传遍每一个角落,解决了部分群众对智能手机、电脑鲜有接触的学法短板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知晓率。云广播已成为社区普法的“好帮手”,群众学法的“好老师”。

“驻村法务室”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为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向基层末梢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1年12月30日,龙归街道、太和法庭与园夏村委会联合设立“太和法庭驻园夏村法务室”,打造“街镇-法庭-村社”三级解纷路径。法务室围绕“两个中心”(调解、司法确认)和“四个多元”(取证、提存、公证、咨询),引入18名人民调解员进驻,并保证每天至少两名人民调解员驻点为群众提供多元司法服务,不仅队伍强大、服务领域宽广,还可因时因地,灵活开展调处,且调解协议可经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

法务室注重“做好聆听者,打好感情牌”,德法兼施、诉调并重,成功将当代法治理念与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相结合,既可筑牢党组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的重要阵地,又可及时预防和就地化解纠纷,让执法司法既显威严又有温度,让尊法守德的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园夏模式”,为基层群众勾勒“古榕树下话家常、木棉花旁解纷争”的美好画面。法务室设立以来,共接受法庭委派调解案件1715件,调撤468件,受理村委会和群众申请调处纠纷130件,均调处成功,累计调处涉案金额6亿元。

为将园夏村法务室的成功经验推广到经济领域,龙归街与太和法庭在龙归商会挂牌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办公室”,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用法治力量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龙归街将结合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持续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为人民群众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来源:白云政法、龙归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