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发生矛盾纠纷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今村里的‘和事堂’公平公正、有威信,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顺利解决烦心事、愁心事了。”遂溪县岭北镇田增村的村民林某开心地说道。原来,年前林某自家的树被村里人麦某误砍,双方就赔偿事宜争执不下,在通过“和事堂”耐心调解后,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图为村民在“和事堂”调解现场。通讯员供图
像这样矛盾和解的场景不时发生在岭北镇田增村的“和事堂”里。近年来,遂溪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水平,聚焦群众需求,岭北镇田增村创新群众工作模式,创建“和事堂”巧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今年以来,“和事堂”调解纠纷15件,协商推进村公共项目4个,推动毛豆产业年产值超460万,帮助村民近200人实现就近就业。
发挥党建引领力,方便群众就近议事
“让大家想在一起、聚在一起,更好地助力家乡和谐发展,成为我们思索的地方。”岭北镇田增村委干部郑景昌略有所思地说。2022年底,郑景昌把自家的一间房子免费提供给村民群众歇脚。见到村民们都喜欢来这里休闲聊天,田增村党总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与驻村单位党组织的联系,积极指导郑景昌把这间闲置的房子打造成老百姓能议事的“和事堂”,渐渐地,这里成为了村里最热闹、最具人气的地方。
“和事堂”整个环境布置合理、舒适清新,门口两侧树有“邻里之间常沟通,帮难解困播春风”的楹联,堂内正中央写着“和为贵”三个大字,墙壁上布置有“心系群众、公平公正、依法调解、化解纠纷、乡贤共治”等标识,同时张贴有“和事佬”工作机制、组成人员和具体职责等内容。
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协调联动,积极推选网格员、老党员、退休干部、老教师、乡贤、驻村律师顾问等懂法理、明事理、有威望的人员入驻“和事堂”,作为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的“和事佬”,同时不断吸收具有较高文化理论水平、政治素养较好、热心村务工作的退伍士兵、高校毕业生等年轻村民,打造一支专业化、多样化的议事队伍。
田增村支部党员郑秋文说:“‘和事堂’结合农村实情,真正起到了‘有事好商量,无事聊家常’的作用。”
增强乡情感召力,化解矛盾促邻里和谐
“和事堂”通过定期组织例会,以聊家常、接地气的方式,面对面服务群众,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宣传依法治国、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政策法规,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
“和事堂”充分利用“和事佬”扎根基层、熟悉村情民意、群众威望高等先天优势,发挥“熟人”“熟手”经验,打通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的“神经末梢”,同时注重亲情感召作用,发挥“五老”、乡贤和驻村律师等说情讲理的作用,巧解各类矛盾纠纷。通过制作“和事佬”议事记录簿、“和事佬”调解登记簿,按照“边调解、边登记”等要求,用心用情扎实有效做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精细排查、调解促和等工作。
近日,村民郑冯某到“和事堂”反映:自己十三年前和同村人郑程某互换土地耕种,双方因此产生矛盾,此事拖了多年难以解决。经“和事堂”调解员郑景昌等人走访了解,郑程某当年曾经给予郑冯某部分补偿,而郑程某想要回自己的土地。经过“和事佬”的深入调解,郑程某同意将相关土地归还给郑冯某,双方当事人在“和事堂”调解员的现场见证下,确认好相关土地面积,最后双方表示满意,一致在协议书上签字和解。
凝聚干群向心力,实现乡村平安发展
“和事堂”做到平时组团服务,通过常态化“坐堂”为群众议事、调解,或组织人员上门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大小矛盾纠纷。急时合力攻坚,主要是约定村民代表到“和事堂”集中议事说理,同时组建“攻坚先锋队”到群众家中商量,发挥“和事佬”中房头、长者的号召力,集中力量攻克村中规划实施难等问题。如2022年田增村以荣获岭北镇乡村振兴“妙点子”擂台比赛一等奖的奖金100万为契机,计划用于修建水塔公园、小果园、“聚凤园”家禽集中圈养场、文明实践站等项目,共需占地16亩,通过充分发挥“和事堂”合力攻坚推动作用,项目最终顺利落地建设。
同时“和事堂”还积极发挥“技防”智治作用,人员及时通过巡查村道视频监控摄像,在村中治安防控、安全隐患方面提前预判,引导村民共同做好防范工作。“自从村里安装了监控,心里感到安全多了,村里的小偷小摸也少了,感谢政府为我们村安装了监控。”受访村民激动地说道。
此外,田增村通过“和事堂”推动村中投入380多万用于项目建设,其中发动村民捐款累计125万。田增村“和事堂”确保了百姓能参与村中议事和矛盾调解,带动村民乡贤反哺家乡积极性和主动性热情高涨,现如今,田增村风景如画,乡村善治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通讯员:刘振超 黄杰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