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工匠——梁向昭,时长共1分39秒)
白云工匠——梁向昭,时长共1分39秒
编者按: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利用好辖内技工院校多、技能人才多、民营企业多的“三多”优势,白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开展第一届“最美白云工匠”宣传活动,“云聚匠才—第一届最美白云工匠宣传活动”名单已出炉。
南方日报、南方+将推出《匠心故事—最美白云工匠》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位于白云区棠乐路的广州市白云区东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梁向昭正在向学员们展示微观世界下,西村窑器皿中的独特花纹。一件件看似平常的西村窑器皿,在高倍放大镜下,竟然隐藏着一个“大千世界”,独特且神奇。
梁向昭是西村窑制瓷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在今年广州市白云区“最美白云工匠”的评选中,梁向昭凭借高超的陶艺水平以及一颗对陶瓷的赤诚之心,获评“最美白云工匠”称号。
“陶痴”梁向昭
认识梁向昭的人,多称其为“陶痴”。他的陶塑作品,粗放大气,浑厚敦实,泥味十足,用上研究多年的白釉,作品朴拙古意,典雅朴实。
手拉坯,用手将拉坯机上混沌的泥土拉成作品的雏形,拉好坯后,将泥坯晾干,随后进入修坯环节,利用修坯刀、海绵等工具将泥坯进一步完善,并在修坯完成后,在泥坯表面运用刻花、镂空等不同的工艺来进一步装饰。
“做完这些工艺之后,我们还需要继续把泥坯放进窑里,进行第一次烧制,这次低温烧制称为素烧,素烧出窑后,我们根据需要的效果,在陶瓷表面上不同的釉。上好釉后,再次将陶瓷放进窑里,进行第二次釉烧,这次烧制称为高温烧。因为不同釉的溶解点不一样,我们也会根据溶解点调整烧制温度。”梁向昭说。
1976年出生于广东佛山,1995年毕业于南海经贸学校美术装潢专业,毕业后从事陶瓷艺术研发创作至今二十余年,创办了乙禾陶艺工作室与广州市梁向昭西村窑陶艺艺术研究院。
2017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开设的《当代陶瓷艺术研修班》。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西村窑非遗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锃风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指导专家等社会职务。
他是一个随身带着几只杯子,随时随地向别人“科普”陶瓷工艺奥妙的制陶人。他创作的每件西村窑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沿袭古老而繁复的制陶工艺,窑变千变万化,温润如玉、凝练的釉色,自然无华的冰裂纹理,粗犷率性的土坯形式和简易素朴的铁绘画风,一件作品就是一幅画作。
而陶工遗留下的指印、火痕、蛀孔,随着作陶者的审美意趣、生活体验,乃至于茶人的感悟也参与了西村窑的丰富面貌,因而每一个作品都是世间孤品,不可复制,展现了大师的独特技艺,根本无法用现代化生产线进行量产。这正是梁向昭西村窑本身的价值所在。
梁向昭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美术陶艺展览并获得多项金奖,银奖,铜奖等。2019年5月,梁向昭以中国茶文化使者身份赴英国访问,作品《万寿翠影》送给英女王93岁寿辰作生日礼物。他创作于2020年的作品《一定会胜利》,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藏。
唯有热爱方能坚持
如今,梁向昭在陶艺上的卓越成就,离不开他对陶塑事业的热爱。生于陶都,在耳濡目染之下,梁向昭从小就对陶塑事业,痴迷热爱。
他勤奋好学,拜许多陶艺家为师,为解决岭南釉色比较单一,他勇于钻研,学习研究全国陶瓷产地及历史名窑的各种釉料,他潜心钻研汝窑的天青和青釉;定窑的青釉与冰裂纹釉;德化的白瓷与禹州钧釉;反复试验,屡屡失败,但他仍试验不止。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他终于用外埠名釉在他所在的西村窑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梁向昭对陶的痴迷,表现他对传统工艺的崇拜,他阅读了中国美术史及陶艺的许多经典书籍,对历代古人的器皿进行研究学习,他的新作《雄风》就是一例,有古风又有新意。作品高不超过一米,但构图、线条、纹理合理,让人有大气恢宏的感觉。
虽是痴迷热爱,但将热爱的事儿变成事业,却不那么简单。
“刚开始的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没人买’的。”回忆起最开始的艰辛,梁向昭坦言,他需要带着产品挨家挨户地寻找能够帮他寄卖的店铺,“即便只是寄卖,都没有人愿意搭理我们。”梁向昭苦笑说道。
这是最苦的时候,但对陶艺怀有赤诚热爱之心的梁向昭怎么会妥协。“在光出现之前的时期是最难熬的,但只要坚持,就能迎来希望和光明”。
如今的西村窑,在梁向昭邓非遗传承人的坚持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遍地开花”。
多年以来,梁向昭热心公益,积极推动促进残疾人就业,将西村窑发展与就业相结合,他表示希望有更多的街坊可以参与到西村窑的学习制作和推广当中,汇聚社会各界人士与社会大众的力量,传承和发扬西村窑文化。
梁向昭以西村窑之美联动就业探索,通过从非遗西村窑文化及体验联动就业探索、企业岗位资源、抖音探店新媒体等形式将非遗文化相结合,推动商业、文化、旅游、场地“四位一体”布局,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和输出,扩大就业渠道和特色产业优势圈层,推进就业环境活力,绽放广州就业服务成效。
【策划】龚晶
【统筹】谭超
【采写/拍摄】南方+记者 洪钰敏
【海报】南方+记者 钟晓宇
【剪辑】程钰琳
【报道团队】 郑慧梓 洪钰敏 程钰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