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宣读了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其中,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南调街道林口村、南三镇东湖村、坡头镇岑霞村、龙头镇莫村、乾塘镇三合村上榜。
今年是推进“头号工程”的开局之年,首批典型县镇村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将更好带动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
今年以来,坡头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锚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抓手,以“百千万工程”综合考评为指挥棒,明确工作方向,整合资源力量,发挥示范村(带)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推进城乡深入融合”的工作目标,高质量推动坡头城乡协调发展。
一起来了解坡头区上榜镇村有哪些“百千万工程”亮点成效吧。
坡头区坡头镇
今年以来,坡头镇结合“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关键“切口”,将文化赋能作为建设商贸繁荣中心镇的特色抓手,以“五铸”行动实现“五促”效应,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以党建铸芯促基层善治善为。抓实抓好党建带群建“书记项目”,打造“一体多能”党群联络点,首批完成铺仔建设30家,同步将“咱村铺仔”设置为群众信访诉求服务点,根据群众诉求内容,精准开展“点单式”接访服务。以组织铸力促项目落地落实。全力完成广湛高铁、海川快线扩建、乾龙公路坡头段等项目的征拆扫尾工作,基本确保各项目“零障碍”施工,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以要素铸能促镇村兼修兼美。聚焦美丽圩镇建设,全力推进创文补短板项目高质量完成,推动镇文化广场、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旅新地标全面建成。以产业铸基促发展提速提级。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兴旺的乡村旅游业。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与广东海洋大学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动本土乡村人才培育,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升级。以文化铸魂促民风向上向善。每周定期举办“党建引领 文化亮灯”系列活动,充分利用阳光玫瑰园、兰香园以及村级文化站,定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南调街道林口村
林口村村内主干道直达奋勇大道、海东快线、海川快线等快速路,依托林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条件,通过规划建设多功能商贸圈,打造一个集市场、超市、药店、杂货铺、培训点、美食街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商贸圈,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利渠道,并结合林口村美食文化,规划打造一条具有岭南乡村特色,配套建成夜色经济和日常餐饮为一体的坡头美食新地标。
南三镇东湖村
东湖村坚持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以“党建引领 共治共建 乡村振兴”为主题,高标准谋划,尽全力推进。东湖村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基础,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全域村内硬底化全覆盖,小游园等四小园亮点纷呈,亮点村示范村各具特色。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水产龙头企业为牵引,形成以海水捕捞、鱼虾养殖、加工于一体的海洋产业,扩大村民就业增收,全力建设生态宜居、人和共富的美丽乡村。
坡头镇岑霞村
岑霞村因地制宜谋划“四园一圈”,全面塑造村集体后发崛起新优势。“四园”即做“大”高岭、伏波千亩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深化农业品牌建设;做“强”高岭仓储物流园区,发展冷库、冷藏配送中心、农产品仓储保险设施等,打造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做“特”高岭文旅创意园,盘活利用村内42栋保留完好的红砖瓦房,吸引电商、文创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入驻,打造文旅创意社区;做“优”汕湛高速出口东侧的百亩现代服务产业园,完善配套服务链,刺激区域消费经济。“一圈”即依托湛江高铁东站落户岑霞契机,发挥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谋划建设一站式商贸圈。
龙头镇莫村
作为坡头区“活力海东”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起点,龙头镇莫村紧紧锚定“乡村振兴示范村”目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以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和革命老区为依托,规划按照“科技引领示范区、乡村治理示范区、稻渔种养示范区、产业发展示范区”四区融合进行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城乡协调发展特色的精品村。今年,莫村文化中心“咱村铺仔”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区推广典型,示范带动全区145个“咱村铺仔”建设,小小“铺仔”被赋予商事议事、文化宣讲、暖心服务等功能,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乾塘镇三合村
三合村以种植莲藕和水稻为主,每年种植莲藕有800多亩,是乾塘镇五大莲藕生产基地之一。依托莲藕种植产业优势,三合村通过提升田园风貌,以“和您藕遇好时光”为主题打造了农业公园,把村内的小公园向农田延伸,成为游客打卡的热点。
南方+记者 刘梓薇 通讯员 李嘉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