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学生身穿黑色练功服,带来一场《咏春少年》咏春拳表演,每一次出拳都是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咏春不仅仅是武术,我们在学习中也了解了很多传统文化的魅力。”表演后,咏春少女小袁说。五年级的她已经学习了一年咏春,武术在越秀正不断影响着越来越多像小袁一样的青少年。
11月8日,“传承非遗武术 共筑湾区文化繁荣”——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武术文化传承活动暨越秀区青少年武术文化推广周启动仪式现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表演。现场还揭牌成立了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传承发展特色实践点,文化周的启动将以文化传承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升阵地感召力和服务力的创新探索。
该活动由广东省体育局、广州市文明办指导,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联盟(澳门区)、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明办、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国粹武术的交流交往
体育是中外民间交往交流的一种通用语言。
在历时2000余年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民族、多样的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
由文献记载和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分析,通过以丝绸之路为主要平台,中国与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行的体育交流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武艺、射箭、摔跤、捶丸、蹴鞠、马球、保健养生、棋戏等。
当天的活动中,来自广东省武术协会、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以及越秀区洋紫荆幼儿园的青少年武术队均进行了武术展演,龙狮表演《中国龙》、《咏春少年》咏春拳、《少年中国说》和《旗武天下》武术套路展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展演轮番上场,现场掌声雷动,观众们通过展演近距离感受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广州好人、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副校长林丹娜在活动中创设了思政微课堂,携同学校武术队的小队员们从“武术是什么”“武术练什么”“武术传什么”三个方面精彩地介绍了学校的武术教育如何通过“小项目,大思政”“小交流,大交融”弘扬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培正学子现场展示了基本功,一举一动利落起势,一招一式张弛有度,诠释了学校武术教育“习武德,懂礼节;修武德,树气质;强体魄,练意志”的育人宗旨。
林丹娜介绍:“东山培正小学从2018年开始建立武术校队,我们在与港澳的交流当中以社团联谊为方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交流、表演、切磋‘武艺’促进大湾区孩子交往交流交融。我们期待以后能够在粤港澳三地以项目为驱动,让我们的孩子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实现互通互融,探索更好的联动。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上去增强交流。”
依托越秀区文化馆,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传承发展特色实践点也正式揭牌。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广东省十佳文化馆,越秀区文化馆一直致力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区建设。
这是越秀区继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特色实践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创新特色实践点后,成立的又一个特色实践点,也是越秀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以文化传承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升阵地感召力和服务力的创新探索。
据悉,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越秀区启动了青少年武术文化推广周,不断丰富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与越秀区青少年的武术文化交流。
澳门武术总会(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联盟)在现场设置了参加杭州亚运会、第六届亚洲龙狮锦标赛、第十一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赛事荣誉展示,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建设六马路小学等8所中小学校也设置了各自学校武术队的风采展示。
该批展示物料还将在新成立的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传承发展特色实践点中进行展示,方便市民以及广大青少年共同感受武术文化传承成果。
后续,主办方还将邀请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熊氏少林大易筋经第三代传承人李家驹老师以及广东省武术协会的专业教练,深入到东山培正小学等辖内的8所中小学校开展非遗武术进校园活动。
“我们通过非遗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在推广中华武术文化的同时,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传承活动,如武术讲座、技艺展示、团队竞技等,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和了解武术,体验武术的魅力,培养坚韧不拔、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类非遗项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作用,让广大青少年感受非遗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体育交流中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新风。”越秀区文明办负责人李鸿介绍道。
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联盟(澳门区)办事处落地越秀
现场揭牌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联盟(澳门区)广州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不仅是全国首个办事处,而且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运动发展的新平台和新载体诞生。
后续,办事处将立足广州越秀区,辐射整个大湾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武术运动的繁荣发展。
“以武术为媒介,搭建交流桥梁,携手讲述武术故事,希望本次活动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发展和文化融合贡献湾区武术力量。”出席活动的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亚洲龙狮运动联合会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委员会委员、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澳门体育暨奥林匹克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澳门武术总会理事长陈永杰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搭建起粤港澳非遗武术传承的桥梁,探索开展更多元的武术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武术爱好者汇聚在一起,凝聚起武术传承的合力。”
以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大湾区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和文化氛围,让很多濒临失传的武术流派得以在此保留和传承,中国功夫也从这里正式走向国际,成功引发各国人民共鸣。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联盟(澳门区)广州办事处的成立,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武术交流,共同提升武术在整个地区乃至国际的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武术’故事。后续,我们办事处不仅会将武术作为体育项目推广,而且会从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学术研究等方面介入,进一步向世界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岭南武术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是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龙的传人,我将致力讲述湾区同心,共同实现中国梦。”办事处负责人陈少莹女士介绍道,“2024年元旦,办事处将邀请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和越秀区洋紫荆幼儿园作为广州市的代表,参加由香港旅游发展局支持举办的‘2024香港龙狮节’,向世界展示中华龙狮文化,并作为全场128条龙的2条广州龙,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共同见证和创造新的健力士世界纪录,以此增进港澳同胞和内地同胞对中华传统武术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武术文化底蕴。
近年来,越秀区积极推进武术传承工作,通过成功申报熊氏少林易筋经、太虚拳、龙形拳等非遗项目,由全国武术冠军、国家武英级运动员开展武术竞训,举办“广府武林大会”及千人太极拳表演等,让武术文化在越秀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下一步,越秀区将联合办事处共同做好传统武术文化的交流推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武术事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南方+记者 马艺天
摄影 刘力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