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8小时后,广州珠江水域中华白海豚再次出现
在暂时游出原活动水域约8小时后,广州珠江大桥西桥水域发现的中华白海豚于11月8日11时许再次出现。
11时许,有目击者称中华白海豚再度出现在原水域附近,记者在12时赶到现场看到,中华白海豚正以约1分钟一次的频率出水换气,发出响亮的“噗噗”声。
记者在现场看到,河岸旁原有一两名垂钓的市民,见到中华白海豚后已迅速收起钓具。
一名垂钓者告诉记者,中华白海豚所在河道中心深约4米,两岸水位较浅。“目前河道处于退潮期,下次涨潮要到晚上七八点。”他说。
12时40分左右,中国渔政44607艇、中国渔政44609艇等工作船只赶到现场开始作业。
目前,工作人员已放下水闸封闭上游河道,引导中华白海豚往更宽、更深的下游运动。作业开始后半小时,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区域已向下游移动约200米。
记者此前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成立的联合救助团队了解到,8日凌晨3时许,因珠江涨潮后水位升高,该中华白海豚曾暂时游出广州珠江大桥西桥水域。
这只中华白海豚于11月6日起出现在广州珠江大桥西桥水域。接市民来电后,广州市相关部门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即刻赶往现场核实,并于11月7日17时许发现其踪迹。
经专家现场核实,该白海豚体长约2米,初步判定属老年个体,健康状况暂未明确。应急处置小组将持续跟进,随时做好应急救助准备。
2015年和2022年也曾出现中华白海豚误入珠江水域事件。据专家初步研判,本次中华白海豚误入珠江水域可能是因为年老或身体出现患病情况导致迷航。
目前,鉴于中华白海豚已进入广州市城市内河水域,专家在科普有关中华白海豚保护知识的同时,呼吁广大市民共同支持配合做好保护工作,尽量减少围观,避免大声喧哗和灯光照射等物理刺激,更不要对中华白海豚进行投喂。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摄影】南方+记者 董天健 石磊 梁钜聪 邵一弘 见习记者 钟志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