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东莞|立冬,去樟木头观一场麒麟舞

文化莞家
+订阅

今日立冬。冬日里的第一个节气,霜染人间,万物收藏。

由秋入冬的时光,如同进入一场温暖热闹的盛宴,冬日的开始,通常亦充满着如火的热情。譬如,东莞樟木头的麒麟舞。

五百多年的历史岁月,让它带着满身的荣光和故事。本以为这种传统项目都是长者的心水,没想到,在东莞樟木头的广场上、舞台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正在开开心心练习麒麟舞的“真·神兽们”。

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确是真心喜爱。

神兽麒麟,本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是祥瑞的象征,也有着祈福和好运的寄寓。

同一天,我们遇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樟木头舞麒麟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蔡玉财。他给我们分享了麒麟在客家文化里的故事,也说到麒麟在樟木头的发展和传承,更需要老中青三代的努力。

在少年时期热爱;在青年时期静心;在壮年时期记录、书写和延续。

蔡玉财自己也时刻不停地在教孩子,自从12年前,麒麟舞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樟木头校园里的麒麟舞课程也愈发红火起来。

学校都有麒麟舞进校园的校本课程,每个樟木头的孩子都会舞上两下麒麟舞。毕竟,麒麟是中国传统的图腾。万事,从娃娃开始。

01

500年的庇佑

将时间溯回到五百年前,麒麟文化在客家早已源远流长。在民国的《东莞县志》,就有对麒麟舞的记载——“邑尚技击,秋冬闲,延师教习。元旦至晦,结队鸣征鼓,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采。缝绵被为麟身,两人舞之,舞罢,各演拳棒,曰舞麒麟”。

|刘保红 摄

传统麒麟舞,以锣鼓钹和唢呐为伴奏,以晒场为表演场地。

舞动麒麟,则分为头套和尾套,统称麒麟套,一般来说,由一个男青年舞动麒麟头,另一男青年牵动麒麟尾。大家随着打击乐的缓急轻重,表现出麒麟的活动过程和故事表演。

蔡老师介绍,虽然看起来相似,但舞麒麟与舞狮各不相同。舞狮会走上桩,在桩上完成动作,而麒麟更多的活动都在地上完成。寻青、惊青、闻青、试青,采青、吃青、吐青、吞青…作为客家文化图腾的麒麟,会演绎出苏醒后,活动时的不同动作,以及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

蔡老师一边和我们分享,一边看着年轻后生们的舞蹈,“麒麟的动作非常多,掌握起来需要功力,也需要时间。”要舞到“精”、“准”、“雄”、“稳”,千变万化,是个技术活。

作为中华传统神兽,麒麟,代表的是风调雨顺。在客家文化中,传说麒麟踩过哪个地方,就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幸运,更有“麒麟吐玉书,黄河清三日”的美谈。

所以,在樟木头。东莞的客家古镇,麒麟文化更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延续。这里被誉为“中国麒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麒麟的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都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发扬和延续。

著名的眨眼麒麟就是源于樟木头,实现了麒麟的眼睛从“半闭”到“全闭”的转变,让无法全闭眼的传统麒麟变得更灵光,更神气。

2011年,麒麟舞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是由舞蹈、音乐、武术相结合的艺术。樟木头人的坚持和保护,终于被看见。

蔡老师说,在他们心里。麒麟出现,就是吉祥。五百年来,这是民族精神寄托,也是文化延续。

02

一辈子的深耕

只是,对麒麟舞的热情,必定要扎根于极强的技术功底和深厚的感情。蔡老师说起学习的过程,“扎马步是最辛苦的,但也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开始。”底盘要稳,核心好要强。“只有马步扎得稳,师傅才会教接下来其他的技术。”

当年,为了练好技术,蔡玉财经常在灯光下对着自己的影子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方能抵达更完美。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延续这项文化,蔡玉财开始广收徒弟。近三十年间,教授的徒弟已有近千人。“舞麒麟这个技艺没有书本教学,都是靠师傅言传身授,所以师父的教导很重要。”

蔡老师说自己选徒弟主要看人品。一是耐心,因为过程很艰苦很枯燥;二是看武德,不能浮躁,要以德服人。

他自己的儿子们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在麒麟舞的学习和传承上,一直深耕。成为樟木头舞麒麟的好手,也是宣传这一文化艺术的助力人。

蔡老师说,教好下一代,让舞麒麟代代都有人,其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肖遥芳 摄

03

麒麟舞的未来

所以,当看到作为国家非遗项目,麒麟舞进了樟木头的校园后,蔡老师非常欣慰。

一直致力于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的,樟木头实验小学就是一例。

从麒麟舞的学习开始,学校将客家文化渗透进课堂,让客家麒麟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发扬光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小学还量身定制了特色校本教材——《传承客家文化——跃动麒麟舞》。从整体上搭建起与学校课程一体的,客家麒麟文化传承教学课程。

此外,很多学校都成立了麒麟舞社团,寒暑假都会举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很有意思的是,每一位新入麒麟舞社团的成员,会参加很有仪式感的传统拜师仪式,让这项文化艺术完完整整地沿袭。

至今,这些麒麟舞社团的表演,已经走出了校园,并且大受好评。

|蒋鑫 摄

而放眼整个樟木头,不只是一间学校,麒麟舞已然走进了很多社区。尽管蔡老师依然担心这项文化艺术的未来,担心年轻人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但有人坚持,有人担当,就一定能有传承。

政府和各界机构,也正在努力搭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将这些跨越了历史长河的艺术,扶持着走下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毕竟,神兽麒麟,代表的就是我们无尽的福气和好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