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多辽阔,守一方山水!从化公安着力打造护航乡村振兴平安样板

广州从化发布
2023-11-07 17:00
+订阅

11月6日,《中国警察杂志》2023年第10期以【社会治理】“乡村多辽阔,守一方山水”为题,推出从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和平安建设专稿,讴歌从化警队用心用情描绘美丽从化法治底色,打造护航乡村振兴的平安样板。

一起来看看↓↓↓

从化,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北部流溪河畔,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中国温泉之都”美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生态屏障。

山水画卷,泼墨人间。在这片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天堂顶、五指山、桂峰山高耸入云, 有流溪河、潖江河、连麻河蜿蜒流转,有百丈瀑、飞虹瀑、香粉瀑三瀑连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从化家园。

云雾缭绕间,从化人糅合大地艺术与现代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特色小镇经济”路径,将生态要素作为核心竞争力,农业、文旅经济风生水起,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云卷云舒间,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从化公安,在辽阔的乡村坚守,默默耕耘,以法治理念浸润厚土沃野,以有序安宁守护一方山水。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与挑战的土地上,从化公安以护航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责任担当,着力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上篇:描绘美丽从化“法治”底色

近年来,从化公安在法治建设和执法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从创新践行“一二五”执法规范飞跃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运行;从扫黑反诈到破小案、护民生;从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到古名树保护工作——从化公安聚焦执法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全力打造护航乡村振兴的平安样板。

执法在从化,从化公安用心用情描绘美丽从化“法治”底色。

从“法制”到“法治”

从化公安重视专业性法制队伍建设从化公安重视专业性法制队伍建设

如何夯实“法制”基础,助力“法治”从化平安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也是建设法治从化的关键。”从化区公安分局分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如是说。

“法治”以“法制”为基础。从化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从制度建设入手,创新践行“一个责任、两个主体、五项聚焦”的“一二五”工作机制,从执法办案民警和执法监督队伍“两个主体”的能力建设入手,以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及时更新知识理念,构建执法“大监督”格局,牢牢守住“生命线”。

“下面,是本次大讲堂的最后一门课程。”2023 年9 月中旬,由法制大队牵头举办的最新一期“从警法治大讲堂培训讲座”如期举行。讲台上,法制大队民警崔月以《公安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分析与行政复议应诉指导》为题,结合行政复议、诉讼类案件办理情况,以典型案例分析为切入点,深入浅出, 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阐释。

台上悉心讲述,台下细心听讲。此时,在一路之隔的交警大队,讲座串联起了办公楼里各个中队的会议室,每当听到重点,民警边思考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分局各执法办案单位都有设分会场收听本次讲座,这种‘短、平、快’的授课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交警大队内勤管理中队副中队长叶镇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2022 年以来,从化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累计开展集中培训、案例点评、执法考评分析会、法制沙龙等各类执法培训350 余次,覆盖全部执法办案所队。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助力民警法律素养和规范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监督,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从化公安在构建执法“大监督”格局的过程中, 创新在基层所队成立了执法监督小组和纪律监督小组。作为一线执法办案所队执法监督的直接主体, 监督小组由掌握公安执法基础知识、熟悉执法办案流程的民警组成。

派驻法制员工作法是从化公安法制工作中的另一亮点。从化公安推动派驻工作重心向执法单位转移,将18 个派出所和刑警、交警大队等业务警种划分为9 个派驻片区,每个片区安排1 名派驻法制员, 是执法监督小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执纪问责的魄力是各位监督小组成员必须具备的,才能确保各项执法环节有跟进、有落实、有反馈,及时堵塞漏洞。” 法制大队大队长朱华林介绍道。

从化公安重视专业型法制队伍的建设。2020 年以来,优先遴选了5 位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且具有基层办案经验的民警到法制大队,负责派驻基层开展监督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两个小组”素质能力。

奉法者强则国强。法制大队创新探索的精神让“一二五”工作机制落地生根,执法队伍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添砖加瓦,用“法制” 的力量让“法治”之光照进现实。

从“管理”到“智理”

从化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白底蓝字的建筑风格,有约600 平方米的核心办案功能区。自2022 年6 月10 日启用以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打造“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等特色亮点,以“依法、安全、科学、规范、集约、智能、高效、减负” 的执法办案新模式,让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功能不只“管理”,更显“智理”。

“智”显流程,办案质效双提升。从化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立足一线执法办案需求,创新打造“1+1+1+8”的“一站式”执法办案机制,即:1 支专职队伍、1 套合成作战机制、1 套信息管理系统, 以及提供“统一登记、统一检查、统一采集、统一保存、统一看管、统一餐饮、统一体检、统一送押” 的8 项统一服务。

“我是太平派出所民警,刚刚抓获3 名涉嫌盗窃的嫌疑人,现在返回路上,半个小时后到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23 年3 月6 日早上6 时许, 从化区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办案民警在抓获嫌疑人返回途中,拨通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值班电话。管理中心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安排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半小时后,太平派出所押送车辆驶入中心,管理中心值班人员用时15 分钟,就完成了对嫌疑人的入区登记、信息采集等工作,并配合办案单位完成羁押等办案流程。“我们派出所办案区老旧,用起来很不方便,以前办案需要在单位和分局及看守所之间来回奔波,20 多公里路程又远,现在中心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办起案来方便多了,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和压力。”太平派出所民警赞许道。

“智”显合成,支撑保障更有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行以来,不断深化全方位支撑保障,建立多警种合成作战快速响应工作机制。一旦出现复杂疑难案件,立即启动合成作战机制,召集专业警种进驻中心合成作战室,为案件认定、调查取证、核证固证、审查讯问、深挖余罪、依法处理等环节提供有力支持。目前,该中心已累计为各类疑难复杂案件提供合成作战230 余次。

多警种合成作战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的强力支撑, 让办案民警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23 年5 月,派出所民警抓获一名潜逃20 多年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接报后,鉴于该案时间跨度长且案情疑难复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立即启动合成作战机制,刑警和情报中心携手作战,法制等部门对案件定性、法律适用、证据收集等提供专业指导,在多部门协同配合、多警种迅速联动配合下, 该犯罪嫌疑人在6 小时内供认了作案事实。

从化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启用至今, 收管犯罪嫌疑人近2150 名,累计节约警力约18600 人次;实现执法“零违规”“零隐患”“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带动执法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破小案”到“护民生”

在集市进行反诈宣传在集市进行反诈宣传

从化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破小案专业队秉承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民生小案,以“保民安、解民困、化民忧”的实际行动聚焦“破小案”,取得了“护民生” 的良好成效。

三头牛,旁人来看,也许只是一个数字、一幅画面,但对于太平镇共星村刘庄队的村民陈叔一家来说,则是家里的经济命脉。

“我家的牛丢了,怎么办好?”2023 年1 月的一个下午,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民警黎浩坚与技术助理骆健锋接到了报警求救电话,在安抚好情绪激动的陈叔后赶赴现场。经了解,事主平时都是将牛散养在山中,当天出门返回后发现三头牛不见了踪影, 在四周寻找多时未果。民警对案发现场和周边进行细致排查,发现事主离开时间较短且周围并无车辆及其他人员活动的轨迹,初步排除盗窃可能。经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发现牛足迹与排泄物,便循迹一路寻找,在湿滑的山地跋涉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一田地里找回走失的三头黄牛。

寻回三头“出走”的牛背后,是从化公安在保障大案快破的同时,聚焦民生小案的责任担当。2023 年以来,从化公安共抓获侵财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8 名,打掉团伙36 个,刑事拘留105 人,同比上升43.8%,行政拘留203 人,同比上升89.7%。立盗窃案同比下降15.4%,破现案同比上升95.35%,破案率56.5%,同比上升32.9%,入室盗窃破案率100%,同比上升46.7%。在2023 年开展的护民生6 次专项打击行动中,在全市排名靠前,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从“安全”到“安心”

从化,山清水秀之地。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 最大的感受就是“安然”,一个“安”字贯穿全局。在交通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从化公安责任在肩,排查治理隐患,打击违法犯罪,让百姓出行“安全”,生活“安心”。

当105 国道进入从化段,就踏上探寻从都山水的路途,太平镇、江埔街、温泉镇、良口镇、吕田镇, 由南至北,一路村镇相迎,一路繁花相送。然路有高低不平,“安全”遇到了挑战。2019 年至2020 年间, 从化区105 国道快速路开通后,交通事故呈易发态势。

“问题出在哪里?”隐患排查刻不容缓,从化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及时围绕“人、车、路”三要素, 多次会同区交通运输局、太平镇政府等部门前往该路段勘察调研。

从“人”出发,从“车”梳理,从“路”排查。交警大队针对56 处设施隐患,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防护设施安装、“电子警察”上岗、交通信号灯亮灯、标志标线规范化。2021 年至今,105 国道广从快速路交通事故大幅下降,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从化公安将“安全”护送回105 国道,让“安全”常伴百姓出行左右。

夜幕降临,秋水泛波,从化区街口大桥两岸灯火闪烁,“广场舞”的旋律伴随着小商贩的叫卖声伴奏,一派烟火气生机勃勃。然而在隐蔽处,某些不法分子也在蠢蠢欲动。

2021 年9 月,在广州举办的一场美容美发展览会开展期间,广州公安接到举报,一个涉嫌生产假冒肉毒毒素的厂家竟然也参加了这次展会。随后, 广州市公安局指定由从化区公安分局对该线索进行侦办。

调查中,一家名为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某进入了侦查民警的视线。这家公司打着医美的幌子,暗地里却干着制假售假的勾当。

该团伙成员狡诈多端,或藏身于错综复杂的城中村内,或频繁更换交通路线。专案组排除万难, 经过缜密分析和深入调查,一个分工明确、等级分明、产供销环节紧扣的犯罪网络浮出水面。

2022 年2 月25 日,在公安部的部署下,专案组与江苏公安迅速联手出击,在高速路口将3 名主要嫌疑人抓获。开展的两次集中收网行动战果显著, 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7 人,打掉窝点21 个。

依托“昆仑”“鹰击”“蓝天”“碧水”“净土” 等专项行动,自2018 年5 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以来,从化公安共破获食药环类刑事案件392 宗, 抓获犯罪嫌疑人517 人。从化公安的全力守护,让百姓的生活更“安心”。

下篇:打造护航乡村振兴的平安样板向往连绵群峰,在“从化十登”上攀登,突破海拔千米;留恋乡村画卷,跨越5 镇、221 村的路口追寻美景;品味淳朴风情,在河西之畔街口街的闹市中驻足停留;走进街道社区,感受烟火气息的山水闲情……一枚枚足印、一张张笑脸,因平安而舒展, 因惬意而绽放。

执平安画笔,即墨挥毫,从化公安倾情守护之责, 在山水相逢间书写一个个感人故事。

化“险阻”为“夷途”

研判案情研判案情

“找到了!找到了!人在这儿!”2023 年8 月13 日清晨6 时许,20 多名搜救人员经过持续近12 个小时的彻夜找寻,终于在从化区吕田镇桂峰山深处一溪流边,找到了迷路被困的“驴友”,并成功将其救出。

8 月12 日傍晚18 时许,从化公安接群众龚先生报警,称独自攀登桂峰山因抄近路迷失方向,加之体力耗尽被困,请求救援。夜幕即将降临,这座海拔1085 米的广州第五高峰在日落后气温骤降,且其时降雨较多,深山中极有可能发生滑坡、水毁险情。

情况紧急,应急预案立即启动。辖区吕田派出所联动镇职能部门、消防、村委力量,并联系户外救援队、体育运动协会等专业力量,携带救援装备及物资上山展开搜救。

搜救过程中,民警依靠微弱的信号与龚先生时断时续取得联系,得知其仅携带一瓶矿泉水登山, 缺少衣物、食物,且手机电量即将耗尽,民警一边安抚一边加紧开展搜救工作。

扒开荆棘阻挠,越过陡峭山路,克服多次摔倒、割伤,但时间就是生命,搜救人员仍分秒必争不断向受困人员所在地点抵近。在强光手电下,搜索人员经过一次次的搜索并不断缩小范围,终于在一处溪流旁找到了被困的龚先生。

类似这样的险情救助不胜枚举。据统计,2023 年以来,从化公安就接报因爬山迷路警情9 宗16 人次,救援成功率100%。

化“纷繁”为“有序”

初醒的树荫晃过几缕清晨的阳光,洒落在集市上。赶集的笑声驱散几分秋日的薄雾,回荡在摊位间, 一派纷繁之景。

跟随着从化区公安分局河西派出所社区民警吴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流溪河西畔的田边村市场。“禤阿姨,今天‘墟日’(赶集)您来得很早呀。”

“吴警官,我早上5 点多就出门啦!”禤阿姨虽年近七旬,但多年以来,每逢尾数为“4”“9” 的集市墟日,她都会提前打包好家里刚收成的蔬果, 早早地赶来集市摆摊。像禤阿姨这一席“先到先得” 的流动摊位,整个田边村市场共有上百个,它们沿道路两旁错落有致地伸展开,与“墟日文化”一同在街口街这片土壤上生长着。

“最近发现有不法分子替换‘微信收款二维码’ 窃取摊主钱财,请大家多加小心!”吴哲带着快反宣传三件套——“大声公、宣传板、反诈宣传单”, 一路寒暄,一路叮咛。

亲身守护这片日均人流量已经突破20 万的墟日集市,让吴哲这位在街口成长起来的“街口仔”倍感光荣。通过深入走访创建“和气生财”摊位微信群、主动请流动摊位摊主保存社区民警的个人电话、开展“夏日夜间烟火气”普法云课堂……吴哲时常带着派出所里的新警谢立为走进集市,讲明讲通“赚钱不易”以及“和气生财”的道理,守护最美烟火气。2023 年以来,河西派出所接报摊贩之间纠纷、冲突警情达10 余起,双方均握手言和,调解率达100%。

天色趋暗,街口街换上了一袭“黑衣”,集市上的流动商家正有序退场,在箩筐堆叠和货物装卸的节奏声中,夜市在晚上8 时后缓缓拉开序幕。夜班民警在街口停靠好警车,接替吴哲的岗位,与闪烁着的警灯继续维护着集市的秩序。

居纷繁之市,谱平安之章。随着地铁、公路等交通网的编织完善,从化街口街的墟日集市正凭借着菜品更新鲜、价格更实惠的优势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从化公安的守护,实实在在地,在谈笑中, 在摊位间,也在墟日集市赶集人的目光里。

化“难点”为“亮点”

村连成镇,镇连成区。在从化区5 镇、221 村的山水地图之间,由纵横交织的道路交通网连接而成。各条镇街、村道上来往着轿车、电动车、农村公交客运车甚至还有拖拉机,承载着外卖员、上班族、家长学生、游客等人群,形成了一个个导航地图App上红色的“热点”,也成为从化交通治理的“难点”。

立足实际,从化公安与村、镇居委合力搭建起211 个农村交通劝导站,在从化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和日常交通管理中起到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守好安全“关口”的作用。截至2023 年6 月,从化区交通秩序守法率、头盔佩戴率均居全市前列,将“难点” 转化为“亮点”。

从化区公安分局四级高级警长巢建平,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用时三年,巢建平风雨无阻地走遍了从化区所有农村交通劝导站,运用丰富的基层经验担负起对交通劝导站的督导检查工作。

在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的出入口,村民们时常可以见到劝导员欧阳卫泉挥舞着指挥棒的身影。这位51 岁的村干部,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每天骑着电动车前往劝导站,在上午7 时至9 时、下午4 时至6 时两个时间段开展交通劝导。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巢建平到访劝导站的时候,欧阳卫泉未等他坐下便迫不及待地讲述起了劝导工作经历,“前天,有一位村民,在等候红绿灯时未佩戴头盔。我劝导的时候他还骂骂咧咧,结果摩托车刚骑出凤院村口就被小轿车擦碰, 头部触地,所幸他当时还是听了我的劝,戴上了头盔, 只受了点皮外伤。”

欧阳卫泉是全区218 名交通安全劝导员之一, 这支把好交通安全“村口关”的“守门员”队伍由退役军人、农村干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成,在221 个农村交通劝导站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化“干戈”为“玉帛”

法治宣传法治宣传

在流溪河西畔,有纪念碑广场,有老西街…… 在从化区公安分局河西派出所辖区内,这些标志性历史建筑物承载着从化人的记忆。“1.2 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常住人口为2.3 万人,街头巷尾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河西派出所所长蔡汝标介绍道。

河西派出所是广东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守护河西人民走过了近70 个春秋,七层楼高的派出所主楼在居民楼的环绕中,就像“住”进了居民区, 如同河西派出所推广的枫桥调解法“住”进了居民心间,将邻里街坊的大小“干戈”化为“玉帛”。

“1(社区民警)+N(志愿者)”普法调解小分队是河西派出所枫桥调解法的主角之一。颇具神秘色彩的“N”是派出所在历史案例中精心挑选,能在同类矛盾“感同身受”的被调解人,辅以老乡、亲友、邻居等社会力量,积极打造出一支志愿者队伍。

河西派出所枫桥调解法的另一位主角就是“楼长+ 影响户”机制。“楼长+ 影响户”成员为各栋楼房的楼长、房东,市场中出租方、中介户,社区中的党员、干部及外来务农人员的老乡。

“楼长+ 影响户”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与“1+N” 普法调解小分队通力合作,让“枫桥经验”在老百姓身边落地生花。

“真是过分,污水都流到我家里了!”2023 年6 月,河西派出所接报辖区内一居民楼两户邻居因为垃圾摆放问题而发生纠纷。眼看着事态由争吵即将升级为肢体冲突,社区民警谢振华马上启动联动调解机制,联同当地居委、楼道户、党员户组成调解小分队,把双方当事人约到一起,将问题厘清。

原来,双方纠纷是因为一方垃圾未及时处理, 导致污水流到另一方。“远亲不如近邻呀!”居委张社工在调解中的一句话让气氛缓和了下来。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调解小分队还为双方送上了分类垃圾桶,化解纠纷的同时还宣传了垃圾分类知识,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社区互助,楼宇相望。从化街坊在守望相助中和谐相处。从化公安的守护,在调解中,在巷陌处, 也留影在山水相逢的一幕幕里。

攀过山林,置身集市;穿越山路,走进社区。从化公安的平安守护,缭绕在山山水水间,刻画在美丽画卷里。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3年第10期


来源:中国警察杂志

编辑:黄丽敏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265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