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为何调研茂名这几个地方?| 经济粤评

南方+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

会前,与会人员在茂名围绕更好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进行现场调研,深入信宜市、高州市十多个调研点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当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县域商业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和经验做法。

为何选择这些点走访?调研点有哪些特色?又给全省各地县镇村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带来哪些启发?粤评君全程跟随与会人员辗转调研一线,梳理调研背后的逻辑启示。

信宜钱排镇双合村。

信宜钱排镇双合村。

看县域综合能力提升

办好高中、做强医院、建好商业,构建县域生活圈

信宜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近年来,当地在县城功能提升上下功夫,努力在县城办好高中、做强医院、建好商业,一个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的玉都新区拔节而起。

作为一家县级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却挂着省城医院的大招牌。今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将管理、人才、技术、服务全方位下沉,打造其粤西医院,雄壮的大楼、各种先进的设备和医生资源……一路上,调研人员直呼难以想象,在这个偏远的小县城,竟然藏着这座“宝藏”医院。

更为关键的是,它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仅半年时间,医院微创手术增长37%、四级疑难手术增长71%、胃肠肿瘤首诊病人99%留在了当地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

教育和医疗,一个是民生之基,一个是民生之需。

信宜抓住用好“百校联百县”行动,积极引入优质资源开展联合办医办学,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今年秋季学年,信宜迎来三所崭新的学校——华师附属信宜学校、华师砺儒高级中学、广外附属信宜学校,新增11400个优质学位。

入夜,窦州墟文化创意街区渐次亮起了灯光,勾勒出岭南、南洋风格建筑群的热闹轮廓,各种新业态在这里竞相闪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个占地1.1万平方米的县城夜间经济体,在中秋国庆假期就吸引了33万游客。

信宜窦州墟。卢文生 摄

信宜窦州墟。卢文生 摄

在这里,文化与商业交织碰撞,催生了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仅搞活带旺县域商业圈,也成为信宜市民生活的文化中心。粤评君深切感受到了烟火气,体会到了消费的活力,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如今,信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1年的41%提升到超过43%,玉都新区新增常住人口2万人,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看镇域联城带村提能

激活优势资源,挖掘打造独具特色的“镇墟文化”

提升镇域能级,美丽圩镇建设是重点。

走进高州市曹江镇高凉墟,热闹熙攘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经过微改造,这个鉴江边的圩镇,风貌焕然一新。

“来尝一块牛杂”“还有奶茶”“这盘小炒味道也好”……走进高凉墟的高凉菜培训基地,学员们正在学习烹饪,与会人员感慨不断。这个培训基地原是曹江粮所,在美丽圩镇建设中,当地将其改造成餐饮美食体验中心,老建筑激发出新活力。

高州市曹江镇高凉墟。伍慧麟 摄

高州市曹江镇高凉墟。伍慧麟 摄

从培训基地走出,穿过高州市第一座人行天桥,走进挨酿坊。浓浓的市集气息扑面而来,人们穿行其间,或挑选商品,或拍照打卡,很是热闹。不少与会人员都发出感慨“是小时候赶集的味道”“熟悉的感觉”。挨酿坊正是通过对闲置土地进行微改造建成,当地还盘活旧供销社物业改造成农贸街市,群众生活便利性有效提升。

高凉墟、窦州墟等六个示范墟是茂名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的先行动作。各示范墟“特”字当头,立足县情、镇情、村情,向内挖掘打造独具特色的“墟文化”,引领各地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蹚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信宜钱排镇双合村双合艺术果园。

信宜钱排镇双合村双合艺术果园。

信宜市钱排镇有“中国三华李第一镇”的美誉。近年来,钱排镇深挖三华李这篇“土特产”文章,建设了“山水双合”和“李花谷”等乡村振兴文旅项目,“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成形成势。

深山里的优势资源是如何被激活的?答案是引入“市场逻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强镇兴村

如今,景区每售出一张门票,村集体分成3元;村里土地流转、停车场协管、村水电站等有收益,村民以“股东”身份领到分红;新业态就在家门口,村民办起民宿、农家乐甚至游乐园……不仅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农民也在共同经营中共享收益。

“信宜市钱排镇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个镇的地理位置不算特别好,但他们建设得非常好。”清远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说,英德也有些地方和钱排镇类似,之前没想到这样发展,给了我很大启发,可以学习借鉴。

看乡村价值重塑

荔枝之乡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是出了名的“荔枝之乡”。

6800亩的荔枝种植,占了村子面积的87%以上。最令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是一个约80亩的荔枝园。园中500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39棵,包括9棵1300年以上的荔枝树,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

位于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中国荔枝博览馆。刘栋铭 摄

位于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中国荔枝博览馆。刘栋铭 摄

柏桥村还是国家级、省级荔枝产业园的核心地带,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三个国字号平台也坐落在此。立足荔枝这个资源禀赋,柏桥建成一批仓储物流冷链,建设柏桥农创园,整村发展鲜果加工、电商、文旅等业态。

在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展厅里,各类精深加工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粤评君现场了解到,合作社发挥着联农带农的功能,为周边3000多户果农提供销售对接、果干加工、冷冻储藏等服务,让“土特产”增值收益留在农村。柏桥村民们收成有分红、务工有报酬,每户年收入达到5万到8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刘栋铭 摄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刘栋铭 摄

今年5月,柏桥讲堂揭牌成立,打造一个集理论宣讲、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思政讲堂和干部教育培训新阵地。至今已开展306场培训活动,省内外超过2.1万名党员干部到此探秘柏桥实践。

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柏桥正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落实到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上。

推进城乡融合的启示

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统筹起来

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与会者马不停蹄考察高州、信宜的县镇村的发展样本,对标找寻参考借鉴的经验。

高州、信宜,两地都入围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并且都是创先类,标杆示范效应明显。

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在各项工作进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阶段,省委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召开现场会,为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再添一把火。

从各有特色的调研点可以看到,要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统筹起来,充分尊重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律,立足县镇村各自功能定位科学把握,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

俯瞰信宜玉都新区。 黄品桦 摄

俯瞰信宜玉都新区。 黄品桦 摄

——从产业发展看,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关键在突出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

——从人居环境建设看,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须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

——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看,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亟须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基础设施提能级。

——从体制机制改革看,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必须聚焦“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扭住强县这个牛鼻子抓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

——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看,凝聚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推动“双百行动”双向奔赴、合作共赢,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粤评君认为,现场会是一次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整装出发。只有进一步挖掘价值、塑造优势,势而上、苦干实干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才能让强县带镇促村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在广东可感知、有共鸣。

【文字】南方+记者 刘栋铭 邱茜 李阳诗 黄进 张子俊

【图片】南方+记者 石磊 见习记者 钟志辉(除署名外)

【统筹】彭琳 刘俊

编辑 周煦钊 彭奕菲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