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陆 夷
“孙悟空被压了500年,出来依然是阳光开朗大男孩”“猪八戒入赘高家,也是勤勤恳恳”……这些刻进中国人DNA的故事,如今被网友们读出了一番新况味,生出“中国最牛编剧吴承恩”“吴承恩精神状态真的领先一百年”等戏言。
近年来,四大名著等经典影视作品搭乘网络快车,其内涵和价值不断被重新解读、重新发掘。目前在B站上四大名著的播放量均超1亿,《三国演义》甚至达到了4.6亿,此外还有大量衍生作品、鬼畜视频深受年轻人欢迎,经典台词诸如“俺也一样”“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早已成为网络热梗。只能说,“精神状态真的领先一百年”,看似词不达意,数字也不甚确切,实则表达了网友对其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高度认可。
在现实社会带来的焦虑与压力面前,经典影视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价值”相当重要。正如南开大学有位教授所说,凡经典文本,永远都不是一个“封闭”的文本,而是永远开放的“活的文本”,借助弹幕、评论区进行的“意义互动”,经典影视作品得以打开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激活文本的多重意涵,让更多网友得到精神慰藉,找到情绪出口。
换个角度看,经典影视作品的持续走红,亦提示当下高品质文化作品的稀缺。有人按照现代的统计方式,计算出吴承恩参与的作品票房累计达到59.24亿元,相关作品有135部,其中电影数量超过了98%的艺人,电视剧数量超过95%的艺人,“顶流”实至名归。由此来看,影视作品最大价值不在于流量明星,也不在于铺天盖地的宣发,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输出,经得起推敲的人物塑造,以及对于社会关切问题的积极回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