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也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男女老幼均易感染,四时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气候骤变时为多。本病病情虽轻,但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防止,可以发展为较严重的呼吸道疾患,并引发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因此不可忽视。
感冒主要表现为:起病较急,一般潜伏期为一天。开始病变局限于咽喉部,出现咽部干燥、发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全身可出现四肢酸楚、畏寒、头涨痛、发热等症状。若出现并发症,则兼有并发症的症状。
中医预防感冒4法
擦迎香穴
每天早起或晚上睡觉前,用双手大鱼际,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反复擦动100~200次,使局部发热。擦此穴具有散风、宣肺的作用。
浴面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着于面,上下擦动100次,使面颊潮红发热。头面为诸阳之会,按摩利于通调三阳经气,加强卫外之功。
揉风池
取坐位,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拇指在风池穴处揉按,以酸胀为宜,操作2分钟左右。风池为全身祛风要穴,取之可祛风通络,解表驱邪。
擦涌泉
取坐位,用小鱼际在脚心涌泉穴处摩擦,每次约I分钟,使局部有热感,其至沿脚心向上扩散。搓擦涌泉可调肾降浊,固本强壮。
感冒食疗方
感冒初期若治疗得当往往能很快痊愈。推荐5款食疗小方,可以作为感冒初期的家庭疗法。
防风粥
防风10克、葱白2~3段、粳米(大米)50克。先将防风洗净,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煮15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用慢火煮成粥(约煮1个小时),放入葱白和盐即可食用。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尤其对感冒引起的身痛、乏力有很好的疗效.
葱白粥
把米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水,开火煮;趁这段时间,把15根左右葱白洗干净,切段备用;水开后,把葱白放入锅内,转小火继续煮至软糯即食。
葱白粥可预防风寒型伤风感冒。如果受凉感冒了,流清水鼻涕,吃饭没食欲,可以服用此粥。
凉拌紫苏叶
取紫苏叶300克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焯透,捞出,再用清水洗洗,挤干水分,将紫苏叶用刀切成段,直接放入盘内,加入精盐、味精、麻油拌匀,即可食用。
紫苏叶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肠胃不适。
蒸大蒜
小孩咳喘时用2~3瓣,大人用7~8瓣,拍碎,放入碗中,在碗上加盖,再放入锅里蒸,大火烧开改小火15分钟,蒸后饮大蒜水。严重时可一日3次。
这个方子不仅对感冒导致的咳嗽有效,对于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生姜红糖水
生姜5片,红糖30克。水一碗半,约煎至一碗,热服取汗。如果受寒感冒还有点肚子痛,也可以冲点干姜粉喝,能起到暖中的作用。
生姜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所以贪凉刚受寒时,及时喝些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这个小妙招,让人少感冒——捂热八虚
八虚是什么?
“八虚”一词出自《黄帝内经》,是指两肘、两腋、两髀、两腘这八个部位。
“人有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黄帝内经》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了解到心、肺、肝、脾、肾五脏有邪,分别会留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这几个部位分别是:
心肺对应:两肘肘窝部位
肝对应:两腋胁下
脾对应:大腿内侧腹股沟处
肾对应:腘窝,膝关节正后方
八虚是身体神奇的“机关”
《灵枢·邪客》中说道:“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
八虚就像身体的十字路口,正常情况下红绿灯作为控制机关,能够保证经络气血的顺利通行,但受到外邪的侵袭时,就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外邪容易停留在这八个关节,所以这八个关节相对来说比较虚弱,故称“八虚”。
为什么要关注人体八虚?
人为什么会感冒或生病?形象地来讲,感冒是体内正气与邪气之间博弈的结果。这里所说的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它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类似于细菌与病毒的侵袭。
而邪气停留在八虚,就犹如体内有“内奸”,当我们在外接触到其他生病的人或接触到其他外邪,体内的邪气与外部的邪气里应外合,人就容易生病。
小妙招操作方法
上面说到,当受到外邪侵袭时,外邪容易停留在八个关节,在外的表现是脏腑对应的关节会偏凉,我们可以用搓热温暖的手掌摸关节处,会有寒意从身体内部往外渗的感觉。
想要把留在八虚的邪气赶出人体内,有个非常方便的方法——捂热。
操作方法:用自己搓热的双手轻轻捂住对应的关节部位,捂到关节不凉就可以离开,一天操作次数不限,直到凉的关节部位不再渗出寒气即可。■
【来源:首都中医、五方小儿推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