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消费趋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观察市场变化的重要窗口。佛山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佛山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64亿元,同比增长2.6%,分类型看,商品零售额2594.35亿元,增长1.8%;餐饮收入223.29亿元,增长13.3%。但是,在复苏回暖的大趋势下,关于“消费降级”的声音仍然存在,从部分行业情况看,尽管人气高涨,但人均消费水平却有所降低,人们对于高单价消费似乎表现得更加谨慎、理性。
时值年底消费旺季,各行业消费力究竟如何?不同市场将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围绕上述问题,南方日报邀请6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分享他们的观察与见解,敬请垂注。
餐饮零售消费力有待进一步激活
文|钟义
假期是观察消费市场情况的“窗口”之一。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连在一起,天数较往年更长。若在相同的时间长度内,对比今年和往年同期消费水平,嘉洲广场集团旗下各大商场零售总额下降约6%、餐饮销售额下降8%,电影销售额增长33%。
商业综合体的主要业态,可大致分为零售、餐饮、休闲娱乐、教育。一方面,假期市民跨城出游对本地消费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另一方面,虽然商场人气较往年有所提升,但中高端市场消费力不足,并未带动商家营收明显改观。
事实上,从去年至今年,佛山消费市场一直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从商家的热情来看,去年佛山商业体平均空置率达13%以上,如今佛山嘉洲广场的空置率几乎为零。针对部分商户的观望情绪,嘉洲广场今年着重加大了招商力度,减少商业体空置率,在引入更多新经营主体的同时,嘉洲广场开启“换血”和“稳商”行动,置换商户量约10%,另外对10%有经营压力但尚存潜力的商户进行阶段性优惠帮扶。总体来说,我们对商户扶持的总体思路是“引进来,留得住,活得好”。
如何激活消费市场,有效恢复和扩大消费?我认为,可以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举办如同“行通济”那样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佛山购物欢乐周”系列活动,市、区一起参与,扩大影响力。在活动期间,发动商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购物、餐饮、娱乐促销活动;各区政府向市民发放不同内容和面额的商超、餐饮及电器等消费券,让百姓得到实惠,直接拉动消费。同时,活动期间在各区举办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反映当代艺术精神气象的优秀展览、演出及公共艺术活动,吸引外地市民前来旅游观展,把“佛山购物欢乐周”打造成为佛山亮丽的商业名片,助推商业文旅消费加快复苏,持续激发佛山市商贸、文化、体育和旅游消费活力。
在解决消费场景的基础上,我认为重点是要让市民“有钱消费、有时间消费”。
比如,五区联动发放一定数量消费券。全力支持购物中心和各种消费场所以摆摊、夜市、表演活动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气,提振消费。
上述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当下经济复苏阶段内,人们“拼经济”热情高涨,但由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预期不明朗,消费更趋理性、谨慎,为此,我们要继续稳预期、提信心。危机倒逼行业提升服务品质、重视品牌和口碑、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大家都在修炼内功,静待购买力恢复和消费旺季的到来。
(作者系嘉洲广场集团董事长、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