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3家华文媒体的社长总编辑,与深圳全球传播大使代表、红树林生态保护人士代表,相聚在深圳的深业上城“城市云客厅”,共同发布《全球商报联盟国际红树林生态保护深圳倡议》,为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倾情奉献媒体联盟的爱心与力量。
“全球商报联盟《国际红树林生态保护深圳倡议》全球发布”活动现场。
红树林已成深圳生态文明亮丽名片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盛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科学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积极探索红树林自然生态的可持续保护模式。不同于隐匿在“荒远滩涂”的红树林,深圳红树林是距离超大城市核心城区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以此为契机,深圳率先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设立红树林生态保护慈善信托。红树既是深圳的第二市树,也已成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与此同时,吴筠对世界华文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参访深圳表示热烈欢迎。
借倡议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
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香港商报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长丁时照先生介绍《倡议》的背景情况。
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香港商报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长丁时照与参会嘉宾分享了深圳红树林背后的暖心故事,他说:红树林是“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红树林守护着鸟儿的家园和背后的城市。感恩的深圳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红树林,并开启了“无限期”的生态修复。有人为它人工补种,街道为之拐弯,民众天天来看望守护。深圳的红树林和海湾对面的香港米埔保护区的红树林如并蒂莲花,双星闪耀。
他表示,全球商报联盟目前有60多家成员机构,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届首次实现了五大洲的全覆盖。全球商报联盟人都是一群热爱自然的人,都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全球商报联盟此次发出深圳倡议,就是为了吸引世界上更多的人加入红树林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借以推动全球红树林整体保护。
深圳红树林美景令媒体惊艳
在同期启动的深圳行采访活动中,这些来自五洲四海的媒体社长、总编亲自探访了深圳湾红树林,亲眼看到朝阳与众鸟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红树风采,亲身感受到四面红花三面海、半城自然半繁华的红树景观。
全球商报联盟《国际红树林生态保护深圳倡议》正式发布。
而在发布会现场,偌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同步展示着深圳湾红树林 “云上慢直播”的画面:秋光暖阳里,无数只鸟儿自由自在地在海滩上漫步、觅食,在红树林上空飞翔、盘旋,尽享深圳湾暖风的惬意与海浪的轻盈。如同一首和谐的生态交响曲,充满了自然之趣……
这些如诗如画般的景致深深感染了媒体朋友。美国中华商报社长苏子涵表示,没想到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藏着这么美丽的风景,就像“市内桃源”一样,深圳如此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让他深感震撼。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说,在这里看到各种美丽的水鸟,是一次自然亲近的绝佳机会。深圳的生态保护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精彩实践
连续两天的采访活动,让华文媒体深刻感受到了深圳的活力与魅力、精彩与美好,他们纷纷表达了对深圳的喜爱之情。
“在海外,我们经常听到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亲眼看到,确实名副其实!”加拿大商报社长门宗伟表示,过去他只知道深圳是一个科技高地,但当他们参观了深圳的红树林后,才了解到深圳如此重视自然保护。他认为,深圳的红树林和香港的米埔湿地相互衔接,将持续为自然作出贡献,希望这样的环保事业能持续做下去,他们也将把深圳乃至中国的环保“好声音”传递到海外。
门宗伟还表示,他对深圳的垃圾处理方式印象很深刻。“昨天我们参观了垃圾焚烧厂。在海外,我们的垃圾是填埋处理,但没想到这里的垃圾还能焚烧后进行发电供人们使用。我们真应该经常回来看看,学着如何更好地做环保这个课题!”
吴筠表示,深圳是一座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作为承担着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等众多国家战略的城市,在世界聚光灯下,激情燃烧、火热辉煌的创新实践历程和业绩,积累了大量丰富生动鲜活的城市故事,是新闻报道、城市营销的丰富宝矿。讲好深圳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精彩实践的故事。
她希望媒体朋友深入挖掘深圳的城市内涵和特质,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宣传报道作品,向全世界讲好深圳故事、中国故事,让世界从这里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助力赋能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她还特别祝贺全球商报联盟第九届理事会的产生,希望联盟以此为新起点,互通互融,合作发展,希望华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频共振,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
【知多D】
全球商报联盟国际红树林生态保护深圳倡议
自然生态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今年九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中国深圳。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今天,全球商报联盟的媒体成员相聚在此,向全球发出国际红树林生态保护倡议,贡献媒体联盟力量。
红树林保护需要成为一种公众的理念,我们倡议加强科普教育,完善生态立法,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到保护红树林这项伟大事业中来。
全球红树林正在面临退化和缩减的生态风险。我们倡议加强执法监管,全力保护红树林生态资源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红树林保护需要更多市场化运作。我们倡议大力宣传碳汇价值,推动生产生态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助力全球蓝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全球红树林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倡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
红树林保护需要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效能。我们倡议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不断创新科学理念与方法,共同探索红树林生态保护的新路径。
珍爱红树林,守卫人类的未来。
【撰文】蔡敏玲
【通讯员】徐艳琼 童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