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东源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村美民富

南方+

logo

在河源市东源县内,东江流经西南的仙塘镇,一路蜿蜒至东北的柳城镇,沿岸5镇39村青山在起伏,绿水人家绕。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设计图。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设计图。

徜徉其间,游人能观赏稻田渔歌的乡村图景,也能享受露营野餐的现代生活,旧式府衙、名人故居等景点点缀其间,咖啡馆、民宿、客栈等配套不一而足,一江碧水串联起了人间烟火。

这正是东源县规划建设的“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也是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着力点。

古建筑成网红打卡点

10月底,有拍摄组到红光村里的景区“南园古村”取景。

10月底,有拍摄组到红光村里的景区“南园古村”取景。

今年10月,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从头热闹到尾:中秋国庆,村民自导自演欢快“村晚”;月底两个拍摄组到村里的景区“南园古村”取景……

坐落于粤北山水间的南园古村,有着36座客家民居古建筑,这些经受风雨的历史遗迹逐渐演变成网红打卡点。

一棵倚墙生长的榕树成为南园古村一道独特景观。

一棵倚墙生长的榕树成为南园古村一道独特景观。

今年为打破村集体经济收入瓶颈,红光村依托南园古村景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村里的咖啡馆、围炉煮茶有了名气,也聚起了人气。

在东源县,红光村不是独一座吃上“旅游饭”的村庄,仙塘镇龙尾村与观塘村、义合镇下屯村也迅速蹿红成为河源乃至外地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点。如果将这些村落放在当地发展的蓝图上,可以发现它们如珍珠一般,镶嵌在“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上。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受到旅游业活力的就是村民。

黄瑜嫁入红光村后,在家照料孩子。半年前,她开始到南园古村景区担任讲解员一职,灵活的工作安排让她能够兼顾孩子,她觉得“性价比不错”。村子里的商铺逐渐多了起来,黄瑜也计划把家里的车库改成土特产店。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期工程完工,覆盖2镇18村,全长约23公里。示范带建设,“催生”了一批网红打卡点,“带”动村美民富农业强。

今年8月11日,东源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文旅招商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5.03亿元。

无人智慧农场进村

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里,负责人王健宽握住一把成熟的稻谷。

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里,负责人王健宽握住一把成熟的稻谷。

站在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的观景台环视四周,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块种植着不同品种的稻谷,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金色。一阵风掠过,稻田发出簌簌的响声,散发出谷物特有的香味。

东源县是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是广东最大的无人智慧农场,无人驾驶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全套智能化作业农机依次排列,蓄势待发。

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

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现代化农业也实现多点开花,已建成红薯、茶叶、丝苗米、灵芝、油茶等5个超千亩现代种植基地,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5个。

“穗大籽满,像瀑布一样。”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里,负责人王健宽握住一把成熟的稻谷说,受台风及连续降水的影响,“靠天吃饭”的稻谷成长环境并不理想,但好在农场种植的航空稻品质好、抗伏性强、抗病虫害,今年稻谷长势可观。

广袤田野铺展斑斓画卷,又是一个丰收年。

【采写】张晋 郭雨欢 通讯员 傅泽彪

【摄影】郭雨欢

编辑 叶永康 何玥莹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