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新锐青年作家吟光做客暨南大学文学院,带来《跨媒体叙事与创意写作》专题讲座,与广大师生畅谈在科幻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心得。讲座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主持。
“我不是在写科幻故事,而是在以未来的方式写故事。”吟光介绍,在作品中加入科幻元素,用创新的手法进行文学叙事,缘起于自己对创新实验和科幻的兴趣。在媒介嬗变的环境下,文学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又应当怎样探索新的故事叙事形式?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她尝试在自己的科幻作品中加入分布式叙事与多媒介共同叙事两种创作手法。
在她最新的小说——《港漂记忆拼图》中,便大量使用了这两种手法。小说以内地赴港的港漂为主线,讲述了游离在大都市的青年的成长经历。《港漂记忆拼图》依托“POV视点人物写法”和“分布式叙事”,在超现实的科幻设定下,最大程度地呈现了现代人命运的不可捉摸。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吟光在小说中打造了一个结合东方幻想和丝绸朋克的世界,古典与科幻的巧妙结合,过去到未来的视点探微,呈现出魔幻香港的别样图景。“东方科幻应体现本土特色,绝非对西方科幻名词的简单移植。”吟光表示,她试图呈现大湾区文化的特殊性,让大家看见不同视角的香港。
此外,吟光充分运用跨媒介叙事的手段,将小说故事的元素规划分布在媒介平台中,运用多重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她曾将作品改编成科幻短片《无心兰桂坊》。据悉,这部短片曾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吟光表示,新时代的科幻作家绝非简单想法的执行者,而要变被动为主动,拥抱科幻文学新浪潮,学习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抢占高地,达到对文学主体性的获取。
唐诗人表示,在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文引发热议的当下,人们对“数字技术”如何与“文学创作”关联融合鲜有思考。如何将技术革新提升为艺术革新,并借此展开新的探索和表达,这是当今文学教育要补上的大短板。他认为,吟光在一线的、前沿的创作实践和技术探索表达极具启发性和研究价值,有望在未来创意写作和文艺研究领域取得巨大突破。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钟天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程林纷纷表示,吟光的分享带给他们更多关于科幻领域的思考,启发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展开新的创作。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戴雪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