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一片叶子的奇妙旅程

南方农村报

正值秋季茶园管护的最佳时机,广东各地茶园里茶农抢抓时节,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从生机勃勃的初春忙碌到秋冬季节,茶人步履不停的背后,是广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五年。


五年,1825天。以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为起点,这五年,广东茶基础更实了,平台更大了,底色更绿了,链条更长了。这五年,在全省茶叶大会这个大舞台上,广东向世人展示了与茶结缘的悠久历史,展现出广东茶人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身影,以及广东茶产业如何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开创产业振兴新局面。

2018年,清远。2019年,潮州。2020年,梅州。2022年,江门。2023年,第五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即将走进客家古邑——河源。这必将又是一次做好“土特产”文章、振兴特色产业的生动交流,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启航。

一片叶子,彰显广东底气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中国茶叶重要产区、第一消费大省、第一流通大省,广东肩负着历史重任。茶产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底气在哪里?

答案在史册里:自南朝梁武帝时期,东莞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今茶山镇)沿山种茶,广东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8世纪广州“一口通商”开始,全国茶叶仅从广州出口,十三行建起了世界茶叶贸易体系,海丝之路一度被称作“茶叶之路”。

答案在生活里:从粤东西北到珠三角,从高山到平地,四季流转间广东茶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人们爱茶乐茶,把“得闲饮茶”“有闲来食茶”过成一种生活态度;人们叹茶论茶,为了茶披星戴月、上下求索、敢闯敢试。

答案在市场里:作为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广东茶叶年消费量约25万吨、约占全国总销量的1/10,年流通量近600亿元、约占全国的1/5,稳居全国首位。广州芳村交易额达13亿元/年;茶叶收藏量全国第一,仅东莞一地藏茶量就有45万吨;茶博会数量全国第一,仅珠三角每年便有20多场……

答案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准定位和战略决策里:今年一开年,广东就吹响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绿色为基调,以科技促创新促,以转型创跨越,保护生态、做优品质、拓展市场、唱响品牌、延长链条,共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答案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里:今年4月,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片叶子,承载一方风“土”

珠三角茶楼当中,老广“一盅两件”慢慢叹,主打一个消磨时光;潮州的大街小巷里,人们一瓯三杯从早喝到晚;有客来访,揭西客家人必定要煮擂茶招待,以示待客之礼……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好茶,也孕育一方文化。

总书记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广东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因地制宜,梳理和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及文化优势,纷纷想办法做好茶叶这个“土特产”大文章。全省现有茶类区域品牌3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289个,各地茶品各美其美,相得益彰,共同绘就粤茶多彩画卷。

今年5月,2023潮州工夫茶大会成功举办,擦亮“凤凰单丛茶”“潮州工夫茶”两块金字招牌。9月,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上榜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加上2014年入选的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潮州坐拥两项涉茶类中国重要农遗,正马不停蹄整合两大遗产,全力推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10月,2023广东·英德红茶产业大会开幕,英德获颁由国际茶叶委员会认证、授予的“世界红茶之乡”牌匾。据悉,2022年年初,清远便将英德红茶纳入五大百亿农业产业进行打造,提出力争三年内推动英德红茶产值迈过百亿大关。

广东春茶开采节、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鹤山红茶文化节、丰顺高山茶文化节、仁化白毛茶开采节……在此前连续四届的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的带动下,大大小小的茶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带动产销两旺,擦亮着一个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茶为媒,展示一方风土人情。

一片叶子,构建“特”色版图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如今茶叶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以凤凰单丛、英德红茶为代表的广东茶不仅成为元首茶叙佳品,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关注的饮品。香飘世界的粤茶,魅力何在?

一是种植面积大、区域特色鲜明。2022年,广东茶园实有面积149万亩,干毛茶产量16万吨,形成了以潮州、梅州为主产区的单丛乌龙茶,清远、韶关、河源为主产区的特色红茶,梅州、河源、湛江等为主产区的大叶种绿茶,江门新会为主产区的特色柑普茶、柑红茶等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绿色成为最靓丽的底色。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制定生态茶园标准的省份,先后制订出台多项团体标准,连续启动五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工作,共有211家企业通过认定,直接认定面积16万亩,认定辐射面积占全省茶园面积30%以上,树立了粤茶“生态、安全、优质”的形象。

三是粤茶文化丰富多彩。广东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融入茶中,形成了三大茶文化体系,分别是以饮食为核心的广府早茶文化、以精细见长的潮汕工夫茶文化,以及以擂茶为代表的客家煮茶文化。广东还将岭南佳品与优质名茶进行混搭,使荔枝红茶、新会柑茶等产品形成消费新热点,用一杯新茶饮闯出千亿赛道。

四是茶树种质资源极富多样性。广东建设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茶树活体“基因库”,收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1800多份。育成国家级良种11个、省级良种10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

一片叶子,挺起“产”业脊梁

“这批茶目前长势很好,明年就可以采摘。”大沙镇茶叶协会会长、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汕仔细做好秋冬季茶园管护,他计划在沃富、联山、岗坪村扩种茶园约600亩。

走进英德横石塘镇茶叶园区,现代化加工生产线通过数智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实施,大大提升生产加工能力。“产业园投产后日单次加工茶青达7500斤。”相关负责人表示。

登上梅州西岩山,连绵不断的绿意与一栋栋农家小院相映成趣。春时采茶踏青,夏季避暑养生,秋天登高望远,冬日围炉煮茶……茶园正成为旅游休闲新热点。

一片茶叶,就是一个产业。发展现代茶业,要导入高水平要素资源,创新生产模式,做强一产;深耕精深加工,做优二产;推进“点绿成金”,做活三产。广东以省级茶叶产业园为抓手,多措并举强化产业融合、建立产业集群、持续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广东共有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分布在韶关、河源、梅州、清远、潮州、江门、湛江等各茶叶主产市,政府投入财政资金额达13.5亿元,覆盖广东茶叶经营主体超4000家。

产业振兴,最终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靠着种茶,一个个昔日道路坑洼、交通闭塞的偏远山村,茶农们盖起了楼,开起了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以前茶叶得人手挑出去,现在很多游客开着汽车上门来买茶。”“年纪大了在家门口摘茶做茶也有收入,比出去打工挣得要多”……回望这五年,茶企茶农的感受最直观,他们用最淳朴的话语、最灿烂的笑脸告诉世人,茶产业在广东已成为美了环境、旺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优势产业。

过去,茶农就地取材,因时施技,将南粤大地的风韵和精粹,都凝聚在制茶的每一个瞬间。茶叶也在无数次翻揉晒炒中,历经水与火的淬炼,变得醇香、甘甜。如今,小小茶叶已成为致富增收的“黄金叶”,它不仅是饮品,是生计,是生活,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如今,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以全省茶叶大会举办为契机,放眼未来,广东将再次展现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的坚定决心,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让粤茶产业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林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