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最新访谈:临床医生要具备5种能力
坐落在珠江之滨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11月6日,在188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在接受南方+等媒体采访时,分享了对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最新思考,以及他眼中优秀的临床医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835年创建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的广州眼科医局,这里也是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作为一家百年老院,医院未来发展重点在哪里?在宋尔卫看来,就是要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以临床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攻关产出成果回馈临床、服务人民健康。
“临床医生一两年不学习就会落后”
临床医生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要具备哪些素质?宋尔卫提出了5点看法。
医学和技术日新月异,好的临床医生首先要能够终身学习。“临床医生一两年不学习,在专业上就会落后,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新进展、新突破。”他说,无论是基层医生还是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都必须不断学习,“我的老师区庆嘉教授卧病在床的时候,还要把最新的医学文献投影到天花板上,去看去学。”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科研是非常好的抓手。宋尔卫说,科学研究要坚持守正创新,每前进一步、提出新的科学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年轻临床医生有深厚的知识积累。
“临床医生的第二种能力,是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宋尔卫回忆起自己毕业之初还是住院医生时,电子化尚未普及,需要手写病历。“每一个病历都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这要求医生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他还分享道,在德国攻读博士后期间,老师对科研、实验要求非常严格,学生“要像不能出差错的机器”。他说,在电子化时代,临床医生也要培养科研思维,进行科学训练,锤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正在对患者进行检查。
临床医生第三种重要能力,是要善于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病人不是按书本、指南和规范生病的,临床医生遇到的病情千变万化,如果墨守成规,只懂按照教科书或指南生搬硬套,很多疾病是解决不了的。”宋尔卫说,出色的临床医生要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这同样离不开科学训练。“正如现在倡导的多学科会诊(MDT),医生要不断提问,问自己、问同行,准确把握病人的病情、病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第四种能力,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宋尔卫说,临床上要解决复杂疾病,单靠一门专业知识无法完成,尤其是今天临床专科划分越来越细,每一个器官、每一类疾病都有专科。在与其他学科专家协同作战过程中,需要人际沟通能力;科研同样如此,在完成科研项目、回答科学问题时,要善于沟通,懂得首先保障合作者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
“最后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要有胸怀天下的情怀。”宋尔卫说,无论是临床诊疗还是科学研究,都要以博大胸怀、系统观念,跳出圈子全面地看问题。
他以团队提出的“肿瘤生态学”为例说,这一学说关注的是肿瘤与宿主全身组织的相互作用,包括宿主如何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如何影响全身系统的运作等。“医生要能够从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坚持胸怀天下,在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同时,也推动医学理论发展,助力解决我国在医学领域上的‘卡脖子’问题。”
宋尔卫院士团队专著《肿瘤生态学》在国际出版。
珍惜每一份病例资源,建研究型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历史悠久,但院本部周围民居密度较高,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提升医院发展水平?宋尔卫说,医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走研究型医院发展的道路”,不追求床位多、体量大,而是珍惜每一份病例资源,从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让医生和科学家团队联合攻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最新访谈:临床医生要具备5种能力
当天,医院启用了新的科研教学基地——仁济楼。这座大楼占地面积25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757平方米,将进驻一批人才专家,围绕肿瘤免疫、移植免疫、非可控炎症、自身免疫等方向开展研究,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仁济楼启用仪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医学科学研究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例如《肿瘤生态学》专著不久前在国际出版,我们还开设了相关课程。”宋尔卫说,通过研究型医院建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正在形成强势的多学科团队和学科群。
他介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很多临床医生研发新的医疗设备和材料,或者发现了新的药物靶点、自主研发新药物等,其中,泌尿外科团队在适用于泌尿外科的手术机器人研发上进展很快,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推进上市;心血管专科团队研发用于预警猝死的可穿戴设备和新型起搏设备,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产品问世。
在院庆活动期间,医院还与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科研团队签约,后者成为首个进驻仁济楼的合作单位。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科研团队进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同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正在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广东省科技厅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在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肿瘤免疫领域的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实验室,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组成联合研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宋尔卫还透露,医院还正在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学教材编写,推动大湾区医学生接受统一的医学教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挂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采写】南方+记者 卞德龙 见习记者 吴雅楠 通讯员 黄睿 刘文琴 林泽锋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