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网红单品“鼻吸能量棒”真的无毒无害吗?紧急提醒!

中山六院
+订阅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近期,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在学生中流行开来。

其外型是两根棒状的塑料管,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被商家宣称“防困、秒清醒、随时随地状态加满”“纯净无毒”,甚至还打出学生党适用,吸引未成年人购买。

“真上瘾”,也真危险

近期,天津两名小学生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并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还有薄荷、西瓜等多种口味。事情被报道后,引发大众的关注。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长期使用会上瘾,影响身体健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电商平台上,部分产品销售量可达上万;根据各个社交平台网友反映,“鼻吸能量棒”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商家宣传看,产品主要由薄荷脑、冰片、植物精油等成分构成,气味多样,有些产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对此,我院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主任刘天润主任医师指出:过度吸入,会产生一种成瘾性。另外,就儿童鼻腔结构来说,其鼻孔是比较狭窄的,而且鼻腔黏膜还比较脆弱,如果反复用这些物品,会诱发黏膜的一些炎症,有时也会造成鼻子出血的现象,而且还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鼻吸棒相关成分长期或过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部分也可能导致成瘾。

值得警惕的是,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集体活动时也在吸,并且交流吸“瘾”的经验,行为上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从而更容易落入涉毒陷阱。

危险玩具你家有没有?

鼻吸能量棒”是现在中小学生的“新宠”,上一款时髦玩具“萝卜刀”的热度还没有过去,部分文具店依然有售卖,许多低年级的小学生热衷于使用它进行插刺或割喉动作。

危险玩具就在身边,千万要提高警惕!

曾有两岁女童误吞磁力珠导致4处肠穿孔,也有5岁儿童误吞导致胃部被190颗磁力珠吸绞。

如果吸水弹珠被吸入消化道,轻则肠梗阻,重则造成肠穿孔、肠坏死。

广州一位8岁的女孩和1岁的男童,用了装水晶泥的器具装水喝,呕吐严重,因为部分水晶泥里含有硼砂,硼砂有毒可致命。

诸如此类,让人心痛的事件屡有发生。

生命只有一次,儿童安全无大小,绷紧每一根弦,共同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指导专家

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

刘天润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Research Scholar和高级访问学者。

擅长领域:头颈肿瘤/甲状腺肿瘤的综合诊治、甲状腺腔镜外科手术、复发性/复杂性甲状腺癌的治疗等。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40篇,1篇被国际ATA指南引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等科研课题7项。

荣誉称号:“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邓先生抗癌奖获得者等。

学术任职: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青委会主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常委和甲状腺癌分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病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健促会头颈肿瘤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器官医学会甲状腺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

出诊时间:甲状腺外科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下午;头颈肿瘤外科门诊:周三上午,周三下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整合自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