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在中小学流行?专家提醒:有害身心健康!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订阅

“上学前吸一下

下课后吸一下”

继萝卜刀之后

近期

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

在学生中流行开来

这到底是啥玩意?

对人体有害吗?

是否容易上瘾?

马上来看

↓↓↓

近日,有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现在学生之间很流行“鼻吸能量棒”,“有学生已经上瘾,离都离不开。”

卡卡(化名)是河南省中牟县的一名小学生。近日,她发现,班里有同学正在吸“能量棒”。“这位同学平时就把‘能量棒’放到裤袋里,据他反馈,一次不吸就不得劲。”

卡卡并没有在校园周边的超市里,发现“鼻吸能量棒”的踪影。她怀疑,同学的“鼻吸能量棒”是从网上购买的。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线上商家在售卖这种“鼻吸能量棒”,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部分产品月销量已达上千件。

截图自某电商平台。

从商家宣传看,产品主要由薄荷脑、冰片、植物精油等成分构成,气味多样,有些产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一些商家还在介绍时称,适合上课提神时使用。从消费者评价看,不少学生为此购入,还有家长给孩子买来玩。

虽然上述客服称,产品添加了薄荷脑和植物精油的成分,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但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邢志敏表示,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这种行为是完全不正确的,“生活中,不能随便往鼻孔里塞这类东西,一是有细菌,二是会破坏鼻黏膜。”

另有专家指出,“鼻吸棒”中的樟脑和薄荷虽然是天然成分,但是过量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樟脑长期或大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据湖北禁毒办官方微信表示,虽说从成分上看“鼻吸能量棒”是无害的,但此商品针对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群体,“鼻吸上瘾”这个动作,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

“鼻吸能量棒”并非孤例。早前媒体报道,中小学校出现了一款名为“魔烟爽”的零食,学生们通过效仿吸毒的方式进行食用。2013年12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教育部和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部署了对“魔爽烟”类食品的查处工作,当时该零食被检不合格,且可能会诱导青少年吸烟。

面对“鼻吸能量棒”造成的危害,天津市消协也表示,长和孩子应提高警惕,同时建议相关部门介入,加强校园周边监管,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专科推介

  精神障碍科以重性精神病及成瘾医学亚专科为主,有男、女两个病区。科室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早期干预,悉心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及一体化综合治疗。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诊治的同时,不断钻研成瘾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治及康复,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收治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酒精、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物质滥用、赌博、游戏、网络、烟草等成瘾患者。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教、研的成瘾医学专业医疗护理队伍及心理治疗师团队。科室重视学科理论水平、临床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高,常年负责带教规培生、转岗医师、进修生及实习见习生等。近年来主持省卫生厅科研立项1项、市科技局科研立项2项、市卫生局科研立项4项,在全国性及省级专业杂志及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住院部目前定编床位200个。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如虚拟现实技术成瘾评估与干预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团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脱瘾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积极开展生活能力训练、服药依从性及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回归家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