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满堂担任总编剧,吴斌执导,柳桦编剧,杨烁、张翰、郭晓婷等主演的粤产年代传奇大剧《珠江人家》正在央视一套和广东卫视黄金档热播。
据悉,该剧在央视一套播出期间最高收视率突破3%,成为央视一套今年截至目前的黄金档收视冠军。“剧本扎实”“故事出彩”“细节体现了满满的岭南文化和岭南美学”……观众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留下诸多好评。
《珠江人家》何以获得观众认可、迎来收视高峰?除了该剧开创性地将岭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粤药、粤菜、粤剧三大行业融入故事背景,悬疑、战争等丰富元素呈现出十足的戏剧张力之外,荧幕上生动、鲜活的人物群像也是一大看点。除了主角陈氏三兄妹,粤剧名角金慧荣、食评人谭耀亨、太平年班班主张太平,甚至是反面角色邝庆奎,形形色色的配角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幅跃然于荧屏之上的“珠江上河图”背后,更有无数主创和深耕粤药、粤菜、粤剧三大行业的专家顾问为这部品质大剧保驾护航,“深藏功与名”。
01
创作:
为故事构建一个“有质感”的世界观
“粤药、粤菜、粤剧,三个如此重要的行业又都是岭南特色,而且广东人都是行家,一点都马虎不得。”《珠江人家》导演吴斌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透露,执导《珠江人家》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还原”。
吴斌是一个在上海长大的广东人,祖籍佛山三水,家里从小都说粤语,因此他有着非常深厚的广东情结。在执导《珠江人家》前,他已凭《燃烧》《青岛往事》《地道女英雄》等众多影视作品崭露头角,可谓经验丰富。但面对《珠江人家》这个项目,他依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正所谓“近乡情怯”,如何在影视作品中融合三大岭南文化瑰宝之特色、呈现原汁原味的家乡风情?这是吴斌在创作过程中持续思考的问题。最终,他选择用“人性”来串联剧情。“无论在哪个年代、哪个行业,‘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传承,都是永恒不变的。”吴斌说。
编剧柳桦从1995年开始参与影视创作,从业近30年间,写出了《洪湖赤卫队》《香山叶正红》等多部优秀剧集,同样是年代剧领域的佼佼者。在接到高满堂邀约时,他欣然接受了《珠江人家》这一重任。
为了写好《珠江人家》这一蕴含独特岭南风情的传奇故事,柳桦在动笔前阅读了上百本有关粤药、粤菜、粤剧和广州历史、风俗的书籍。他告诉记者:“面对陌生的行业,我需要一点点建立起世界观。而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寻找一个角色,这次要一口气寻找三个。”
在他的苦心钻研和巧妙安排之下,《珠江人家》的故事线和人物形象日渐清晰、饱满。例如,他凭借在粤菜典籍中查阅到的有关“芥蓝炒牛肉”的史料,就衍生出了剧中陈卫和食评人谭耀亨的一连串纠葛。粤药方面,他也做了许多摘录,包括陈李济、何济公、潘高寿、九芝堂等知名品牌的故事,剧中陈山河在龙虎丹原料上写字这段情节,创作灵感就来自其中。
“看书看资料,除了是向历史要故事、要人物,还是向历史要质感。”柳桦表示,这些细节收集和整理工作虽然繁复,却是编剧“搭建”一个时代必须要花的功夫,“真实的细节是激发灵感的基石,也是故事的落脚点,一步一个脚印,心里踏实。”
柳桦清楚地记得,2020年10月26日,在从汕头回广州的动车上,他忽然灵感乍现,奋笔疾书写下了《珠江人家》最初的人物构思。为了“沉浸式”写作,柳桦回忆说,那段时间天天听粤剧,看粤语电影,喝广东工夫茶,下粤菜馆,为的就是“让自己与笔下的人物、故事丝丝相扣,紧密相连”。
2023年10月,《珠江人家》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后,同步追剧的柳桦惊喜地发现:“越看越自信,越看越心安”。收视率,代表着观众对全体创作人员心血和汗水的肯定。“这里面也包括对编剧的认可。”他笑着说。
02
演绎:
还原人物身上生动、朴实的岭南“烟火气”
在寻找三个主角的过程中,每一个逐渐成型的角色都倾注了柳桦的心血。这些精心塑造的角色,也成为不少观众的心头好。其中,不少金牌“绿叶”在剧中的登场,更是让观众惊喜不已。
实力戏骨李乃文在《珠江人家》中再次贡献了出色的演技,他扮演的食评人谭耀亨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直言不讳,性格傲慢,有点虚荣,却良心未泯。谭耀亨和陈卫从“不打不相识”,到后来同心协力创新粤菜,成为默契十足的好搭档。在演绎谭耀亨这一角色时,李乃文用眼神和台词功底,表现出角色最初道貌岸然、装腔作势的感觉,在刁难陈卫时的“毒舌”功力,更让观众大呼过瘾。
曹骏饰演的金慧荣,是三妹陈立夏和许多女性观众心中的“白月光”。在台上,他扮演的是风姿绰约的旦角,唱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在台下,他却是一名甘愿为理想信念献身的中共地下党员,这样的人物设计十分耐人寻味。
金慧荣的师父、太平年班班主张太平的扮演者,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现任广州粤剧院艺术总监的欧凯明。从戏台走上电视荧屏,欧凯明深感肩负的责任之重大。“要怎样通过《珠江人家》和张太平这个人物,去很好地呈现我们粤剧文化的精髓,这是我在整个拍戏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欧凯明说。
欧凯明坦言,张太平这一角色虽然是粤剧班主,却不能完全用戏曲舞台上的“四功五法”和“唱念做打”去塑造,“更多的是要呈现他的内心”。在与导演吴斌的沟通中,两人达成了一种共识——在某些关键时刻,张太平会用粤剧唱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以此展现角色的粤剧造诣和从艺精神。
粤产长寿剧《七十二家房客》中饰演“三六九”的广东本土演员吴家辉,在《珠江人家》中同样拥有亮眼表现。他饰演了一个参与陈家灭门案的老警察,看到报纸消息后上门敲诈勒索陈山河。在与陈山河一番你来我往的争斗中,他表现出的小人嘴脸令观众恨得牙痒痒,也让人感受到这位佛山老戏骨的表演功力。
“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可圈可点,我们非常感谢广东的‘绿叶’们。”吴斌表示,老戏骨和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全组演员的精益求精,让《珠江人家》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这股生动、朴实、接地气的“粤味”。
他还透露,这部剧几乎没有使用替身演员,每个主演对自己所需展现的专业技能都进行了刻苦、认真的训练,“颠勺、炒菜、晒药、打鼓都是演员自己完成表演,大家都是一边拍戏一边苦练,真的不容易”。因此,剧中塑造的人物群像才能如此有血有肉,深具岭南“烟火气”。
03
传承
行业翘楚为弘扬岭南文化甘当绿叶
吴斌告诉记者,在《珠江人家》前期筹备过程中,主创团队查阅了总计2000万字的相关材料,并到广东多次采风,拜访粤药、粤菜、粤剧领域的多位专家。一群勤勉耕耘的手艺人,凭借全力以赴的匠心精神,将璀璨的岭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了解岭南手艺人们的精彩故事之后,主创团队决定要以“共情”和“传承”作为故事的核心价值。
拍摄期间,剧组还邀请了三大行业的专家团队到现场把关,中药世家传人、五星饭店大厨、从业几十年的粤剧专家……各行翘楚齐聚一堂,为该剧在传统文化呈现上增添了底气。
其中,广州酒家派出50余人的厨师团队前往横店配合拍摄。厨师们除了负责剧中粤菜烹饪技艺演绎及拍摄指导,甚至当起群众演员。剧中出现的近600道粤菜,都不是道具菜,而是出自大厨和演员之手的“真品”。亲身参与拍摄的大厨蔡伟域透露,摄影棚与厨师们平时工作的后厨环境有所不同,既要在棚中还原粤菜的高标准,又要顾及拍摄效果,需要师傅和演员们加倍的付出和默契配合。
此外,师从中国戏曲学院著名戏曲教育家李紫贵的著名粤剧导演陈少梅,首度从粤剧舞台走进电视剧拍摄地。年近八旬的陈少梅不仅要负责执导剧中呈现的十几个粤剧选段,还要指导郭晓婷、曹骏这两位“粤剧新人”。“我们每天教他们演戏,一句一句地教,不仅要会唱还要会演,身段也得练好。”陈少梅表示,在两个月的学习中,两名年轻演员学习相当认真刻苦,也颇有天赋。
国家二级导演郭俊欣主要负责和监制、导演共同选定《珠江人家》中要呈现的粤剧选段。郭俊欣透露,剧组相当用心,剧中出现的每一段粤剧与剧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沉香劈山救母的桥段,便是隐喻陈家三兄妹为父母报仇的决心。作为粤剧行业的青年骨干,他还对剧中的粤剧呈现提供了不少建议,让这些传统剧目以更为年轻化的面貌与观众见面。
参演《珠江人家》的演职员队伍中,还包括广州红豆粤剧团的多位演员。他们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年轻观众通过《珠江人家》而关注粤剧、爱上粤剧,在戏外延续剧中的粤韵风华。
作为一部制作考究精良的年代大剧,《珠江人家》凝聚了全体创作人员的心血与热爱,更代表了他们对行业和作品的敬畏。正如吴斌所说:“只有全力以赴、踏踏实实,才是一个手艺人的本分,才能创作出观众满意的好作品。”
【采写】南方+记者 张思毅
【图片】《珠江人家》出品方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