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动增城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城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国家有关“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有效整合区域内老年教育“游学资源”,积极探索出“大美增城·荔乡学韵”康养学游一体化老年教育新模式,开创增城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11月3日,增城区社区教育学院组织老年学员以及教育、文史专家、医护人员等近50人开展“大美增城·荔乡学韵”康养学游之湖光山色实践活动。
学游团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增城区北部、蕴含丰富自然及人文资源的小楼镇,参观了广州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何仙姑家庙以及有着东南亚白花鱼藤之冠的仙藤园等地,听文史专家讲述“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何仙姑与盘龙古藤的传说”等民间文学故事。
随后,学游团来到美丽的二龙山花园景区,欣赏了原始热带雨林和浪漫的田园花海景观,学习体验当地特色小食“客家打米饼”和“客家艾糍”的制作。
之后,学游团一路北行,来到有着“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镇”之称的派潭镇。在这里,一行人畅游了白水寨名胜风景区,并因地制宜,就地开展“智慧助老:手机摄影技术”学习课程。
不少参与此次学游的学员都表示,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式教育,这种走出来的学游活动能够让人更加身心愉悦,学习成效更好,真正实现了教育成果生活化。接下来,学院已设计出更多的与增城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非遗体验等相结合的实践课程。
“参与此次康养学游项目的群体主要是增城区内的社区老年居民,也是增城区社区教育学院启动‘大美增城·荔乡学韵’康养学游项目以来,首次在增城本区域开启老年人研学之旅。”广州市增城区社区教育学院院长李霞介绍,“大美增城·荔乡学韵”康养学游项目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及增城本身具备的极佳人文自然禀赋和顺应增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打造的区域特色明显的老年教育项目。该项目于今年5月在增城区启动,增城区社区教育学院通过文献综述、增城区域资源现状研究、社区居民需求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进行理论研究,成功开发出涵盖增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大美增城·荔乡学韵”康养学游课程体系,具体设计出体现“林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湖光山色、荔乡情怀、向绿而生等康养学游课程。课程设置一方面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学习与生活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完美结合,遵循了“以老年人为本”“重点突出学字”及“立足区域资源”原则。该项目已成功立项为2023年度广州老年教育特色项目。
增城区社区教育学院将以此次老年人研学之旅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教育实践,今后每年定期开展康养学游活动,践行以“学”牵头、以“游”带动、以“康”补充、以“养”赋能的理念,将老年教育的外延从局限于教学,拓展为以老年教育为牵引,融合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康养+研学+农乐”的多样化发展模式,逐步构建起增城区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增城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让老年人在阳光心态下乐享人生。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臧晓 熊伟棚文/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