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的乌篷船、客家围屋、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城市变迁被记录在一颗颗小小的橄榄核上,展现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11月3日,在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黄田公园,“非遗风·核雕韵”2023年航城街道民间文艺非遗在社区“核雕宣传月”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甄选民间非遗核雕大师钟秀琴、谢才元、谢氏核雕传承人胡堂山等精品力作上百件,在航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展出,将展至12月3日。
开幕式集结了非遗传统文化及特色项目体验互动区,非遗传承人展示各自“绝活”:谢氏核雕展出省市获奖作品《伟大的丰碑》《永远跟党走》等让人叹为观止,现场教学妙趣横生;黄麻布舞狮童趣 DIY 让市民体验醒狮文化;夏氏灯笼摆灯架、连灯饰、挂灯线,孩子们纷纷撸起袖子跃跃欲试;黄田荔枝周边产品“科技+文化”赋能,构建地标优质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付氏毛笔“含墨多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备受文人墨客推崇……传统手艺融入新时代,非遗文化重放新生机,市民、游客纷纷参与互动,大呼过瘾。
活动特别展出谢氏核雕传承人胡堂山核雕作品《深圳之春》,此项作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项,填补了深圳40年来在该奖项上的空白;人们谈起核雕时,脑海里会呈现出明清时期的亭台楼阁,而《深圳之春》的出现打破了人们认知里核雕的刻板印象,其中的15颗核雕分别展现了深圳改革开放至今,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现场观众近距离、全细节欣赏这些“指尖上的艺术”。
未来,航城街道计划申报结缘奇石、魔术等区非遗项目,实现非遗文化再升级,让更多优秀非遗艺人、爱好者参与传统工艺创新、应用、探索,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中国民协烙画创新发展艺术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非遗教育研究院、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是活动的支持单位。
【撰文】王悦
【摄影】南方+记者 何俊
【通讯员】叶雅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