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

韶关发布
+订阅

走进乳源非遗文创孵化基地的

“非一般乳源”主题展厅,

游客无不为那幅

长12米、宽1.5米的

纯手工瑶族刺绣画卷所吸引

画面描绘了一条千年古驿道

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苍茫历史中走来

到如今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神奇蜕变

瑶绣标志性的反面刺绣技艺令人称奇

请锁定竖屏方向

将手机旋转90°

观看刺绣全貌

西京古道长卷。乳源文广旅体局供图

这个与乳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联合共建的

新型文化产业空间

缘何将其置于C位?

原来,不仅因为它规模巨大、工艺精湛,更因为它集合了乳源最经典的两件文化瑰宝,凸显了乳源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西京古道作为南粤古驿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曾是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交流的主要通道。乳源现存12段西京古道遗址,是乳源特有的文化地标;“瑶族刺绣”色彩厚重、线条明快、图案丰富,是“过山瑶之乡”的乳源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除此之外,这幅由新锐设计师与瑶绣非遗传承人携手60位瑶族绣娘完成的精品巨作背后,还是一个瑶汉合力助推非遗传承发展、共赴乡村振兴的故事,与画幅的主题如出一辙,也与基地的创立初衷相一致。

实力品牌与非遗传承人的双向选择

乳源非遗文创孵化基地坐落于乳源瑶族文化特色街区——瑶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投用一年来,基地引进和培育了瑶山长鼓情、瑶母慈绣、瑶汉天地、瑶木兰、瑶山韵等一批批特色、精致、时尚的瑶绣非遗文创品牌,并在此开设了乳源瑶族刺绣非遗工坊,成为乳源独特亮丽的文旅名片。

瑶绣作品。资料图片

在二楼的“瑶母慈绣”文创小铺里,目光所及皆是精美瑶绣首饰、寓意吉祥的家居生活饰品,还有新颖别致的汽车时尚用品,颜值与功能兼具,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巧妙融合。品牌创始人、韶关创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莹在这里讲述了她的非遗产业化之路。

时尚瑶绣文创产品。

设计师出身的曹莹是个有着18年创业史的“老创业人”。带着敏感时尚的市场嗅觉和对非遗文化的热爱,4年前,她开始介入文创行业。“当时,乳源还没有正规的本土文创企业。4年来,我们公司坚守非遗文化传统内核,同时注重原创设计、创新研发,目前已注册开发了瑶家生活、瑶母慈绣、瑶山茶事、瑶寨商务四个系列产品,产品品类高达上百种。像‘瑶山长鼓情’这个品牌就是走时尚家居路线,它里面会有一些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快消品,更适合批量生产销售。但我们的‘瑶母慈绣’品牌一直坚持纯手工,就是希望能增加“老绣娘”的收入,让年轻绣娘也看到发展前景,能够把这个手艺一直保存下去。”

“老绣娘”散落在各个乡镇,不少人听不懂普通话,把她们召集起来进行品牌化标准化加工,首先沟通就成问题。曹莹想到一个办法。在一次瑶绣比赛中,她发现了一个绝佳的“纽带”人物。这个人就是“80后”的瑶绣市级非遗传承人邓玉玲。邓玉玲手艺细腻,配色和构图也有自己的想法。曹莹在众多参赛者中一眼相中了她。

“老绣娘”在制作瑶绣。图片由乳源文广旅体局提供

“传统瑶绣只有五色,是为了用鲜艳的色彩在山林中区别出人与动物。现在,我们的出发点已不是为了生存和实用。要让瑶绣融入现代生活,除了开发更多功能性,更要提升它的艺术性,赋予它情感与文化,为消费者带来美好享受。”曹莹与邓玉玲的沟通特别顺利。此后,双方便开始了订单式合作。在“西京古道”长卷绣制中,设计师进行了大胆突破,将传统的5色绣线扩展到60色。经过邓玉玲与绣娘的充分沟通和长达半年的辛勤手作,最终这幅向乳源建县60周年献礼的瑶绣巨制得以完美呈现。

“这三四年来,订单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近两年,乳源大型活动、赛事不断,我们的品牌也被更多市民游客看到。与非遗传承人工坊的订单产值累计已有上百万元,参与项目的绣娘接近300人。未来,我们将着力研发更多符合大湾区市场的手工艺文创产品,这个空间还有很大。”曹莹说。

非遗传承人邓玉玲在她的工坊手作。

为了给更多的姐妹找到活儿干,邓玉玲不止和创锐一家公司有合作。除了文创产品,工作服、舞蹈服、婚庆服饰的订单也常有。今年6月,在前辈的牵线搭桥下,她的工坊与来自浙江的服装品牌直播企业、民族融合创新工作室签订了三方合作意向,待产品上市后,将搭上“长三角”直播快车。

瑶绣非遗新造T台秀现场。图片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提供

作为一名市级非遗传承人,邓玉玲还积极参与“绣美瑶乡”瑶族刺绣志愿服务项目,义务为农村困难妇女、瑶绣爱好者、在校学生、瑶绣从业者进行教学培训,一周至少6个课时。她还常常应邀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文旅、文博展会上,为瑶绣代言。“现在我笼络的绣娘队伍有300余人。每月通过向大家派发订单任务,人均可增加几百到上千元的收入。希望大家可以凭一技之长改善生活,自立自强。”邓玉玲说。

强镇富村公司为瑶绣合作社添助力

在游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七八个“嘛古”和“拉婢”正坐在一起边绣花边聊天。一位叫赵玉兰的“拉婢”开心地说,她在合作社学会手艺后好运连连。她的作品先是在全县瑶绣比赛中得了一等奖。第二天,当她穿着自己绣制的服装去赶集时,还被人看中了她绣的花边。心诚的客人还在镇街上专门等着她回家取了一套新花边成交。这是她的瑶绣首笔收入800元,她到现在还为这件事感到开心。这是游溪镇瑶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切面。

“拉婢”们在游溪镇瑶绣合作社开展交流学习。

近年来,作为瑶族乡镇,游溪镇高度重视瑶族刺绣的传承发展,积极加大投入,科学谋划,推动瑶绣传承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2019年1月,游溪镇协调百事公司捐资20万元,建成“妈妈制造广东省游溪镇瑶绣合作社”,探索“传承人+瑶绣专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为广大绣娘提供了宣传展示、教育培训、发展生产等优质平台。通过举办瑶绣培训班,邀请邓秀花等瑶绣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累计培养近200名绣娘。同时通过互相学习研讨,对传统瑶绣进行创新,在传统瑶绣产品中融入现代元素,扩大瑶绣销路,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真正做到让“指尖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游溪镇强镇富村公司在瑶客共生广场设置了瑶绣文创产品展区和直播间。 

今年4月,游溪镇成立强镇富村公司,以瑶客共生农文旅项目运营契机,加大瑶绣产品创新力度,不仅设立线下瑶族非遗文创产品展销点,还开设线上直播带货业务,补齐了瑶绣产品样式不够丰富、销路不够广的短板,努力将游客引进来的同时也将瑶绣产品带出去,真真切切提高瑶乡群众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巧手绣出新生活。如今,乳源瑶绣产业已突破传统,走向市场,由“生产自给”向“生产销售”转型,“瑶乡绣”已成为带动瑶乡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正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图片除署名外由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文静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