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护理人员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中山一院组织百位护理专家推出“妙手仁心”系列护理科普宣传。今天推出第134期《叶晓青:血透患者适合运动康复吗?如何进行动静脉内瘘的居家护理?如何进行静脉导管的居家护理?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血透患者为何要重视体重控制?》
血透患者适合运动康复吗?
【视频】血透患者适合运动康复吗?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或体力活动障碍。运动能改善患者钙磷代谢、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心理与睡眠状况,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免疫、心肺功能与透析充分性,还有助于控制血压与血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定期规律的运动锻炼,但要注意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方式。
1.运动频率:每周3~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
2.运动强度: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为宜,即自感稍累或累,但又不精疲力竭的状态。
3.运动时间:饭后2h、至少睡前1h,早晨与傍晚为佳。
4.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如行走、慢跑、游泳、保健操、太极拳等。
5.终止运动指征:明显疲劳、与运动不相符的呼吸困难、胸痛、快速或不规则心律失常、低血压或高血压发作、头痛或嗜睡、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明显不适。
血液透析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选择适宜的天气运动;
2.要在自我感觉良好时运动;
3.空腹时不要做运动;
4.血透病人运动,最好有人陪伴;
5.运动时应该穿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穿运动鞋。
透析患者的运动原则是:因人而宜、动静结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如何进行动静脉内瘘的居家护理?
【视频】如何进行动静脉内瘘的居家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日常居家护理如下:
1.尽量穿袖口宽松的衣服。
2.睡觉时不要卧向内瘘侧肢体,以免受压。
3.造瘘的手臂不要戴手表或佩戴过紧的饰物,不要提重物。
4.不能在造瘘的那只手臂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输液、输血等。
5.穿刺当天24小时内,保持针眼处干燥,避免接触到水,以防感染。
6.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予压迫止血或用冰袋冷敷,24小时以后如无渗血可热敷。
7.如有血管瘤,可用弹力绷带保护,避免碰撞,每次血透前清洁手及内瘘侧肢体。
8.养成自我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习惯,建议每天3次,至少早、晚各1次。
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具体方法:将2~3个手指放在动静脉内瘘上面,判定内瘘是否通畅,通畅的内瘘触摸时有血管震颤感,用耳朵能听到血管杂音。如果发现血管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应尽快与主管医生联系。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内瘘侧肢体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
10.一旦发现内瘘有红肿、发热、疼痛等感染迹象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如何进行静脉导管的居家护理?
【视频】如何进行静脉导管的居家护理?
静脉导管的居家护理如下:
1.留置导管期间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导管干燥、清洁,避免弄湿、弄脏。
2.活动和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睡眠尽量采取平卧位或导管对侧卧位,以防止血栓形成和损伤血管壁。发现导管夹子打开时,应立刻夹闭并检查肝素帽是否锁紧。
3.颈部静脉留置导管者,头部不宜剧烈转动,避免置管侧手臂及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不要甩手,以防留置导管滑脱。衣服勤洗、常换,穿棉质舒适开襟衣服,避免套头衫,使用专用毛巾,固定放置。穿衣服时,先穿置管侧肢体,脱衣服时,先脱非置管侧,以免脱衣服时将留置导管拔出。一旦滑脱,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妥善处理。
4.股静脉留置导管者患侧下肢不得弯曲90度,也不宜过多起床活动。
5.不干重体力活,大便时采用坐便马桶,以防止血液倒流堵塞导管。
6.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透专用导管,一般不宜抽血、输液等。
7.每天自我评估导管有无疼痛及痒感,有无渗血渗液,自我监测体温,警惕发热,尤其要注意预防感染。
8.居家准备无菌棉签、安尔碘、无菌方纱或敷料、胶布。如不慎弄湿敷料,要消毒出口处后更换无菌敷料。
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视频】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并发症较少,是大多数患者选择的血管通路类型。研究证明,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成熟是通路长期内达到满意的使用寿命的关键。
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期可做以下功能锻炼:
1.术后24小时,可做指尖运动:
①将内瘘侧手指放在支撑物上,模拟弹钢琴的动作;
②以拇指为中心,其余四指分别做对指动作;
③将手掌直立,向大拇指方向进行运动。
2.术后3-7天,可做腕部运动:
①手心向下,将前臂置于桌子边缘,手部悬空,逐渐向上抬起,后回落至桌面平直;
②手心向上,向身体方向缓慢抬起;
③手心向下,做开门把手的动作,直到手心向上。
3.术后7-10天或拆线后,可做握拳运动:内瘘侧手部握弹力球,另一侧手放于内瘘侧手上臂进行压迫,握拳-压迫-松拳,为一小节,压迫10秒后放松。
如有内瘘血肿、变硬、手臂水肿,禁止做以上锻炼。
血透患者为何要重视体重控制?
【视频】血透患者为何要重视体重控制?
日常饮食中机体会摄入很多水分,多余的水份会被肾脏排出。肾衰竭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只能通过透析来排除体内多余水份。体内长期滞留过多的水份,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脏病变,而短期内水份急剧增长过快,会引起急性左心衰及肺水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的改变是判断体内水份变化的最直观的指标,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原有体重的3%-5%,如体重为50公斤者,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加以不超过2~2.5公斤为原则。水的摄入量包括饮水量和食物以及药物等所含的所有水份,如有额外丢失,也应相应补充。
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透析时必然需要更多的超滤脱水,大量超滤脱水易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呕吐、透析后虚弱无力等不良反应,此时又可能需要补充液体来缓解症状,甚至提前结束治疗,结果不能达到干体重(水平衡正常情况下的体重)。这样恶性循环,既不能达到脱水目标又易出现临床不良症状。同时,长期体重增长过多可造成反复心衰、高血压、甚至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后果,因此,控制好体重对透析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护理指导
叶晓青
主任护理师
中山一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护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血液透析分会会长,广东省护理学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山一院大健康传播中心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高质量的大健康传播,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切身利益、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山一院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以倡导健康新理念、构建传播新阵地、引领健康新风尚、培育健康新文化为抓手,整合多平台多学科资源打造“大健康传播中心”并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致力于构建有特色的大健康知识普及体系,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妙手仁心
总策划:骆腾
总统筹:彭福祥、成守珍、郑莹
执行:梁嘉韵、章智琦
技术支持:医联媒体
来源:中山一院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