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营造滨水空间(附海报)

南方+ 记者

栏目语:

东莞是一座依水而兴,与水共生的岭南山水名城,水生态条件优厚,水文化资源丰富。南方+东莞频道推出栏目《水文化• 莞活力》,关注莞邑大地厚重的水文化底蕴,水润万物生生不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注入新活力。

“我来东莞十多年了,亲身感受到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河涌越来越整洁。我喜欢与朋友走碧道,碧道是一条自然生态长廊,景色很美,空气清新,体验舒适。”张女士是东莞一高校的老师,近日她参与在松山湖生态园开展的徒步活动,兴奋地与记者分享感受。

碧道建设,是东莞积极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生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是东莞做好水生态文章、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亦是东莞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小切口”。

擦亮水文化城市名片

迎着朝阳,呼吸着负离子,在绿意葱郁中穿行,早上的碧道成为市民的热门去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的几行白色大字及鲜明标识,分别印在棕底、蓝底、红底的沥青路面,功能划分清晰,使用指引性强,流淌着文化的气息。

不久结束的2023年东莞市“跟着河长走碧道”徒步活动,设在松山湖生态园中央群岛碧道,记者参与亲身体验,行走在碧道,领略万里美丽怡人的水岸风情,感受到舒适的自然环境、贴心的体验功能。

(水务)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释放滨水空间新动能(附海报)  南方+ 何建文 制图

中央群岛碧道沿途的燕岭湿地科普展厅,成为市民喜欢的打卡点,展厅里的自然科普展览备受市民欢迎。该展览以展示并科普大自然的物种多样性为主题,通过鸟类及昆虫物种、湿地生态系统科普、小动物互动、益智小发明、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带领市民朋友领略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

东莞建设碧道时,注重自然生态与文化元素的融合,展示水文化的魅力与沉淀。市民行走在碧道上,都会留意到碧道沿路设置一批知识展示架,与河湖保护、碧道建设、节水技巧等知识内容进行呈现,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沿路点点滴滴的知识展示,不仅增强了互动性,而且增强碧道的文化氛围营造。

(水务)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释放滨水空间新动能(附海报)  南方+ 何建文 制图

截至2023年9月,东莞累计建成约520公里碧道,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碧道,包括:松山湖水库碧道、生态园碧道,麻涌镇华阳湖碧道、万江街道东莞水道碧道、清溪镇清溪河碧道、东城街道黄沙河碧道、企石镇东江碧道、石碣镇东江南支流碧道、长安镇茅洲河碧道、谢岗镇乐园排渠碧道等。碧道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漫步休闲、健康运动、亲水游玩的好去处,而且成了东莞做好水文化,擦亮水文化城市名片的重要抓手。

(水务)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释放滨水空间新动能(附海报)  南方+ 何建文 制图

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文化”成为万里碧道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东莞顺着万里碧道的建设脉络持续发力,在“文化”上努力精雕细琢,频现亮点。

东莞以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为主线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东莞特色文化为重点,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使河湖碧道成为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水务)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释放滨水空间新动能(附海报)  南方+ 何建文 制图

挖掘碧道建设的生态效益和文化价值

置身于沙田文化艺术中心(岭南疍民文化馆)户外,吹拂着带有河涌气息、绿意味道的江风,记者沉浸在视野开阔、空间舒适的体验感中。

沙田文化艺术中心(岭南疍民文化馆)连接该镇穗丰年水道碧道和淡水湖碧道,将碧道与水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塑造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展示的亮丽窗口。沙田镇水网密集,是疍家人聚集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疍家文化。沙田在推动碧道建设过程中,注重将疍民文化的传承保护、挖掘梳理与碧道硬件建设结合在一起,打造成有独特风格、明显特色的水文化。

近年来,东莞注重将万里碧道的建设和全域旅游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建共享。东莞将优秀文化融入碧道建设,用碧道串联历史文化景点,挖掘打造东莞特色水文化品牌,提升江河文化内涵,带动周边商业、文化旅游的发展。

(水务)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释放滨水空间新动能(附海报)  南方+ 何建文 制图

每当夜幕降临,东江大桥两岸成为人气高企的打卡点。随着大桥的灯光亮起,雄伟的桥身给人以视觉冲击效果,很多市民纷纷举起手机将美景记录下来。

石碣镇被18公里长的水岸线左右环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石碣对东江水岸线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碧道串联起周边特色景区和文化景点,开发出一条独特的东江画廊游览路线,包括:唐洪绿道(水岸渔歌)--水南文阁塔(文阁春晖)--江滨公园(罗马广场)--石碣公园(双龙戏珠)--望江驿站--袁氏宗祠等景点。

万里碧道因为能提供丰富的生态、美学与健康的文化价值,在建设过程中,凸显了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营造。东莞推动碧道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带动了周边商业、文化旅游的发展,充分挖掘碧道建设的生态效益和文化价值。

位于桥头镇的东江抽水站作为东深供水工程源头,具有重要政治历史意义。2021年,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并将东深供水工程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莞市将其作为东江大堤碧道的关键节点,谋划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博物馆。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鹭鸟成群……清溪不仅拥有美丽的碧道,而且精心将深厚的历史底蕴、红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融入清溪河碧道,开辟出一条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研学品牌线路。清溪河旁的清上公园还打造了“民法典”主题平安文化公园,将让民法宣传更加深入人心,为碧道赋予了新的文化生命力。

随着东莞推动立足“双万”城市高质量发展,碧道建设将变得越来越美,水文化书写得越来越精彩,通过将碧道与水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让碧道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新亮点。

【文字/海报文案】南方+记者 何建文

【海报设计】郑家琪

(水务)水文化•莞活力①碧道:串起生态绿廊,释放滨水空间新动能(附海报)  南方+ 何建文 制图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