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园待了超过8年的关键人物——马军,在10月的最后一天离开奥园的舞台中心。
10月31日,中国奥园公告,马军为投入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个人事务,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于11月1日起生效。除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外,马军将于同日起不再担任中国奥园其他职务,这意味着马军退出奥园管理层。
奥园2021年中期业绩会
这位奥园曾经的“红人”,见证了奥园高速增长时期,作为管理层出席过奥园多次业绩发布会,还在重要收并购项目——京汉股份收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也选择了“离场”。南方+记者统计发现,这一轮地产调整周期里,多位地产一代掌门人和明星经理人辞职或跳槽。
职业经理人掀起“离职潮”
公告显示,马军,46岁,于2015年3月加入中国奥园,于2015年8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并于2021年3月21日获委任为联席总裁。
马军时期的奥园也曾享受过行业的荣光。2017年的业绩会上,马军对外表示:“2019年,奥园地产板块的销售目标是突破千亿。”而在2019年,奥园也真的成功跨入千亿阵营。
不过2021年下半年以来情况急转直下,2022年初奥园官宣“违约”,2022年4月奥园停牌,直到17个月后,奥园于2023年9月25日复牌。奥园最新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总负债高达2521亿元,目前已资不抵债,总权益为负数。
除了马军,越来越多的地产高管也选择了离开。今年10月,旭辉江苏区域总裁周轶群离职,其是旭辉2022年步入“三五战略”后,引进的首位重量级职业经理人。
8月2日,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人事变动公告称,因职务调动,吕翼由世茂集团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调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一年前,吕翼站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成为世茂集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行总裁。不过仅在任373天,其便结束了执行总裁之职。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共有452位房地产高管发生了职位变动,变动人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30%。这其中,辞任占据了大多数,数量达到167例,占比变动总数的37%。
地产明星职业经理人们为何离开?有分析认为主要含两个原因:一是行业下行之际,企业薪资福利待遇下降;二是房企面临经营压力,为缩减支出,从而进行内部调整优化。以时代中国为例,其2022年上半年工资及薪金成本为56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4亿元,减少了一半。
不过分析发现,不少地产高管虽然离职但没有放弃这个行业,而是择木而栖,2023年前三季度,共有41名地产高管选择了跳槽,绝大多数都在原行业中调整任职企业,央企及经营稳健的民企依然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地产掌门人交棒
除了职业经理人,今年来不少地产掌门人也纷纷交棒。
10月份,金地董事长凌克的离职就引发热议。根据公告,凌克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与此同时,公告显示由金地集团董事、总裁黄俊灿代为行使公司董事长职务。
凌克
公开资料显示,凌克是金地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自1998年开始,39岁的凌克就担任金地集团董事长,并带领公司在2001年上市。之后公司发展迅速,一度和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在业内并称“招保万金”,近年最高峰时其销售规模接近3000亿元(2021年)。
凌克离职后,“招保万金”同一时代的掌舵人,皆已交棒。除此之外,这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中,不少头部房企掌门人卸任。
比如,今年9月,中国金茂发布公告称,宁高宁因已届退休年龄而退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李凡荣任中国金茂董事长;今年3月,碧桂园杨国强因年龄原因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辞任后以特别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碧桂园的公司经营,二女儿杨惠妍接任为主席;去年10月,龙湖创始人吴亚军宣布辞任,“仕官生”陈序平正式出任董事会主席。
地产掌门人都选什么人做接班人?狂飙突进的年代已经过去,房企重新以安全为重,稳健、均衡是被提及较多的素质。例如,吴亚军评价陈序平“驾驭大系统的能力突出”;保利发展刘平出身财务,被认为是个稳健派;凌克曾经公开评价黄俊灿“负责过公司工程、设计、运营、财务、房地产基金,各方面的专业能力都非常丰富,领导能力也很突出”。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认为,土地红利和融资红利造就了30年的地产周期,涌现了吴亚军、王石、冯仑等企业家,随着地产新时代从高周转、高负债、高规模的模式切换到以人为本、产品领先、服务为本的新发展模式上,需要企业家契合政策导向和时代要求,对新的地产领头人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房企初代掌门人的离职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地产行业来说是正常的变迁和演化,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给新一代的企业家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南方+记者 周中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