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立足创新之都,打造学科发展新高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使命,青年一代要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砥砺而行。”不久前,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开到了新生的军训场上,学院教师冯金宇为学生讲述革命先辈们的青春奋斗史。
师生围坐在草地上,从改革开放讲到使命担当,从个人成长讲到人生意义,从创新创业讲到家国情怀。不少2023级新生表示,这堂思政课讲到了“内心深处”。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星空夜谈”系列活动。
不久前,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将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学科建设、学术科研、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力争到2026年整体实力进入广东省前列,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鹤鸣说。
扎根改革开放前沿,彰显学科特色
深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东西方文化交流前沿,具有独特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傅鹤鸣表示,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扎根深圳办学,秉承改革创新文化基因,形成了特色化发展之路。
聚焦主责主业,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学科布局进行调整,集中精力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7年,该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5个二级硕士点,已培养17届共338名硕士研究生,实现学科发展新突破。
同时,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4届共计35人。该院培养的研究生进入深圳大中小学、党政机关、国企等单位工作,成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力量。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也是一座移民城市。基于此,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移民文化研究所,在“移民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移民文化与当代市民伦理”“移民文化与现代城市精神”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对标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发展需要,立足讲好改革开放中的深圳故事,该院还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区域传播史”“深圳改革开放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建有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等与特区发展紧密关联的研究机构。其中,前者围绕“一带一路”与深圳城市国际化、国际关系与城市外交等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根据深圳城市国际化的现实需要进行实践与对策研究。该中心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提供政府咨询报告2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项,出版著作多部。
依托深圳大学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傅鹤鸣和该学院教授徐建华正牵头编写国内第一本有关深圳改革开放史的教材,拍摄《改革开放与深圳特区实践》特色课程。2024年,一门崭新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将以慕课形式作为深大本科生指定选修课。
傅鹤鸣介绍,近五年来,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科研取得了亮眼成绩:主持国家级项目4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拥有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获得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开创全国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先河
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打造思政课程体系中,不断探索“新招”。
“当大船沉没,老人、孕妇、儿童、医生、船长……哪些人应该先上救援小船?”在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堂让学生们又喜爱又“纠结”的情境模拟课,学生通过人机对话作出不同选择,教师根据不同选择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念做相对应的引导。
这是2009年该院首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模拟实验室”。以该实验室为依托,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创全国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先河。
在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模拟实验室,学生正在上课。
该课程教学成果先后获得深圳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除此之外,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创深圳高校“行走的思政课堂”,打造了“红色剧本演绎”和“走进乡村”等多种教学新形式。
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最新最鲜活的理论?
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系列“红色经典导读”活动,开展以“学四史、守初心”为主题的“红色经典导读”活动20余期。针对本院研究生,还开展相关课程的讲课比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感悟。
如今,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2门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1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一门门“金课”,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心入脑。
建设一支有创新活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你们认可吗?”“林则徐虎门销烟和深圳有什么关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课堂上,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恒向学生们抛出课前问题。
根据学生专业背景设计“学生有话讲、愿意讲”的问题,是任恒一以贯之的做法。他的课堂几乎无人缺席,学生们也都乐意坐到前排交流讨论。
教师自己对理论有深刻理解,才能将理论课讲得准确动听。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新思政课背后,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且具有创新活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例如,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中国发展的深圳实例的深刻认识,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的任恒就开发出了“走读深圳”思政教育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将课堂设在深圳市2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推动思政教育走进日常生活。
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薪火计划”,为每一名新任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提升新任思政课教师的备课、教学水平,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站稳讲台。
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院还定期邀请校长教学奖获得者,从不同课程入手,为青年教师带来经验分享。同时,邀请国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的专家前来讲学,举办多场学术会议,加深教师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讲座。
在此基础上,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常态化开展听课活动,对每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定,并“一对一”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强化思政课堂的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
截至目前,该院鲍和平、王馨、孙婷婷等多名教师获得校长教学奖,广东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依托这支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社会服务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该院撰写的咨政报告先后获中央及相关部委批示47次,学院教师每年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乡村进行党的政策理论宣讲活动不少于400场。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
以重点马院建设为契机
打造学科发展新高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宣传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肩负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使命,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为学生们开讲“思政第一课”。
这次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对学校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对标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与要求,传承深圳大学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深圳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根据学科发展跨界化、融合化发展新趋势,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其他学科跨界融合一体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第一课程”的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努力打造学校“大马列”发展新格局,形成特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特色,建成在全国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品牌和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南方+记者 刘汉能 李秀婷
【拍摄】南方+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统筹】李秀婷 李细华
编者按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10所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即日起,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探访广东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系列报道,走进这10所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求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秘诀”。敬请关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