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随着铃声响起,又到了体育锻炼的时间,学生们纷纷走出课室,奔向操场。毽球、跳绳、跑步、呼啦圈……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校内各处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以上场景来自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颇具自身特色的校内1.5小时体育锻炼行动,这正是学校在上级指导下的一次创新尝试。
市桥桥东小学创办于1927年,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己任。同时,学校也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师生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走进校园,便会发现这所百年老校如今有着崭新的教学、后勤设施,以及重新装修的艺术体育场室和校园环境。在经过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更新和改革后,桥东小学正焕发新姿,逐步走出一条“和合创新 特色发展”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桥东小学坚持以番禺区“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和合创新 特色发展”办学理念,建立“和乐、立美、幸福”课程体系,打造传统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及艺术教育三大特色。学校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分享、学习和运动三大空间:“和合而生”的廊文化、“和合阅读”的场文化、“和而不同”的室文化,于细微之处启迪学生。以和养德、以和启智、以和健身、以和促美、以和创新,实现知行合一、和而不同,是桥东小学的育人愿景。
学校以培养“立美至和桥东学子”为育人目标,培养“和善、和美、和健”好少年。学校重视思政第一课,以传统节日为活动主题,赓续红色基因,引领学生做新时代好队员。树立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和谐发展,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和合文化”课程系列,以培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研学后教”升级版为导向,关注个体差异。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实践,构建“三三”和谐课堂模式,努力打造融乐课堂,体现“教学相长 仁和乐教”教学风格。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使学生沉浸在快乐的书海。承传经典,吟诵课堂,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人人都会踢毽子”是桥东小学的一大特色。桥东体育人让小小毽球飞跃在桥东的天空,走出番禺、冲出广州,学校毽球队在历届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通过大课间等锻炼活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一年一度的“和健体育节”更是学生期盼的体育活动的盛宴。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桥东之春”艺术特色在新时代更具活力。推动“小乐器进课堂”,使“人人都会吹竖笛”成为桥东小学的又一亮点。学校合唱队、舞蹈队也多次在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得殊荣。
学校竖笛队参加市级比赛展演
“和乐科技创未来”,学校专设科创室,开设乐创社团,让学生乐学、乐创,走出自己的科技路,追寻小小科学梦。
一年一度的“和文化节”是桥东小学的特色品牌活动,除了节目丰富的文艺汇演,和文化节更是多才多艺的桥东学子们展示不一样的自己的舞台,举办如伟大建党精神主题书法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劳动创造美”美术作品展、智能机器人展示,以及围棋、象棋比赛等多个项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彰显“和合文化 特色发展”的内涵与魅力。
“和文化节”摊位展示
桥东小学校长何丽仙说,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快乐、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持之以恒做事,顺境中不断提升、逆境中坚持刚毅,人人会吹竖笛、个个会踢毽子的“桥东特质”青少年,就是学校一众老师的愿望。
学校近年来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新样态联盟学校、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广州市传统项目(毽球)学校、番禺星海青少年宫星儿合唱团基地、番禺区竖笛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器乐先进单位、番禺区民间艺术(剪纸)传承基地、番禺区德育示范学校、首批番禺区红领巾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少先队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和番禺区红旗大队和红旗中队。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共获奖1200多项。
文:番禺融媒记者 许子棋 通讯员 桥东宣
图:学校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