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绿水青山筑成鲜明底色;穿行在工业园区,生产线上产品层出不穷……眼下,梅州大埔县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大埔正举全县之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图为城区航拍。杨开城 摄
回顾过往,这里有着光辉历史。浴血三河坝战役、隐秘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一段段红色历史沉淀着人们共同的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根植在大埔群众心中。
这里有着专属荣耀。大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青花瓷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蜜柚之乡”等美誉。
如今,红色热土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乡贤回乡投资兴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找准定位……新活力涌现,新气象喜人。大埔正举全县之力,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引雁归巢
精准招商推动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金秋时节,穿行于大埔县的工业园区,机械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在生产线上忙碌,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业园区,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罗文燕 摄
梅州鸿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埔县工业小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散热模组以及散热元件。“我们今年的订单量是饱和状态,比去年有一定的增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公司正加快前沿产品的研发。
梅州市鸿富瀚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埔乡贤企业之一。
当前,大埔整体产业发展趋势逐步跟上节奏,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园区建设扎实有序,承接能力持续增强。青溪抽水蓄能、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等“打粮食”项目加快推进。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乡贤是大埔的宝贵资源、强大动力。当地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努力推动客商回归、人才回家、智力回乡、资金回流,走出一条迎乡贤、助乡兴、奔共富的路径。
令人欣喜的是,广大外出乡贤对大埔发展倾心尽力,一批有文化、有资源、有情怀的新时代乡贤企业家纷纷回乡投资创业。
深圳市鸿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武便是其中之一。
心系家乡,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制造业公司,我们能做的便是以实业回报家乡。”张定武说,公司在大埔建设了研发与生产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今年2月,由张定武投资的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在县城工业小区动工建设。该项目投资10亿元,预计2025年1月投产。投产后,年产值约20亿元,税收1亿元,带动上千人的就业。
在张定武看来,乡贤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可以发挥带动作用,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当地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投资和支持。”
如今,乡贤们在大埔投资兴业、带动致富,组成了当地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事实上,今年以来,瞄准乡贤企业、优强企业以及埔籍商会等,大埔积极招商引资,由县主要领导带队,主动对接大湾区、打通海西区,围绕半导体先进材料、陶瓷等产业链,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大力宣传大埔的投资潜力,盛情邀约广大乡贤回埔考察、投资。
今年县党政主要领导累计外出招商33次,已邀请30多家企业来埔考察。今年以来,共招引项目24个,计划投资总额55.16亿元;已动工项目14个,实际完成投资6.81亿元。
培育沃土
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内完成
投资“沃土”的培育,不仅需要乡贤、企业家有情,政府部门有为也是至关重要。
有为,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营商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地区吸引企业入驻的“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大埔是“中国蜜柚之乡”,图为工人们对蜜柚进行打包。袁群华 供图
栽好梧桐树,“引凤来栖”。近年来,大埔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企互通,让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安心、舒心、顺心、放心地在大埔投资、发展。
“面对面”纾困解难,“心贴心”为企服务。谈到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广东讯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宝民啧啧称赞。
“政府部门会主动靠前为我们服务,倾听企业需求,并且快速响应。”陈宝民感动的是,很多时候几个相关部门会联合前往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问题,在工地上商讨解决方案。
陈宝民举例说,今年6月,大埔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梅州大埔九龙湖管理中心、县科工商务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供电局、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多部门来到施工现场,逐一解决了项目涉及的道路、临时用水、路灯、天然气等问题。
令他没想到的是,企业还没考虑的事项,政府部门也已经替他们想到了。“工地的四周是斜坡,建厂房需要在斜坡上设置护栏,政府部门现场提了意见。”陈宝民说。
“被动坐等”变“主动上门”,转变的是作风,赢得的是认可。今年以来,大埔创新工作举措,制定印发《大埔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一企一专班、一企一对策、一企一服务”举措,由专班全流程帮办服务,实现“企业零跑动”“一窗全通办”;精准制定、坚决兑现土地供应、财政奖补、金融服务、要素保障等惠企政策,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内完成。
据大埔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方面,大埔针对土地供应审批流程进行再优化。通过部门提前介入,实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审核公示、政府储备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成交公示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公示同时启动、同步发布,可为企业节省事项办结时间5至10天。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大埔正不断做深“改革”文章、做精“便利”文章,让世界长寿之乡大埔成为投资沃土。
凸显特色
打造“一核两带一平台”陶瓷产业集群
发展县域经济要有特色抓手。
今年6月,大埔县委书记黄增国、县长凌晓文带领考察团到山东省淄博市学习考察陶瓷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9月,凌晓文带队到武汉、北京,对接有关院校、企业、外出乡贤组织等,与专家教授面对面进行深入交流座谈,共同探讨大埔矿产资源特别是瓷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
大埔县是中国青花瓷之乡,是我国四大青花瓷生产基地之一,瓷器生产距今有800多年历史,素有“白玉城”“陶瓷之乡”“南国瓷都”美誉。
近年来,大埔陶瓷产业受国际形势影响,发展起伏不定。今年,大埔组织对陶瓷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重新定位,初步形成“以瓷土规模开采分离加工为核心,带动传统陶瓷转型升级和带动先进陶瓷产业发展,配套建强产业园区平台”的“一核两带一平台”发展思路。
“从顶层设计出发,我们近期聘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分析了瓷土成分并编制了《大埔瓷土产品开发利用方案》,共同探讨大埔矿产资源特别是瓷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大埔县政府主要领导透露,围绕“源头工程”,大埔县将以已探明的1350万吨矿区为突破口,引进实力雄厚、加工技术高端的企业深化瓷土开发利用,推动陶瓷原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
目前,陶瓷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大埔陶瓷产业亦加快转型步伐。
今年以来,锚定日用、智能卫浴、工艺陶瓷,大埔全力引进龙头企业,紧密对接山东淄博、湖南醴陵、广东潮州和福建厦门等知名企业,加快激活传统陶瓷产业生态。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改变大埔陶瓷产品结构单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等现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埔陶瓷综合实力,破解传统陶瓷转型升级难题。”大埔县陶瓷办相关负责人说。
竞逐陶瓷新材料领域潜力赛道方面。结合本地瓷土高钾低铁和富含氧化硅、氧化铝等优势,大埔近期初步形成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吉玉、玉丰、兴芯、中山荣炬等陶瓷企业围绕半导体陶瓷覆铜基板、IGBT铝碳化硅封装衬板、陶瓷继电器、发光功能陶瓷等细分行业,找准切入新型陶瓷新赛道新市场,全力打造全“瓷”性材料产业。
数说
●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44.99亿元,比增3.8%。
1—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比增36.3%,位列全市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亿元,比增5%,位列全市第三
规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比增3.6%,位列全市第四
今年以来,共招引项目24个计划投资总额55.16亿元
已动工项目14个实际完成投资6.81亿元
●推进绿美大埔生态建设。目前已完成4.93万亩造林任务,森林抚育项目6.2万亩已全部进入施肥工序,完成新造林抚育项目1.713万亩
积极推进大埔县三河坝绿美公园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该示范点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9770.66亩
森林抚育4334.67亩
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义务植树活动30多场次,发动社会人士参与义务植树8000多人次;共发动社会各界捐资植树款326万元
亮点扫描
平安大埔建设考核
得分位居全市前列
基层安则天下安。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方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动区域振兴发展。
9月25日上午,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通报了2022年度获颁授“平安鼎”单位。这是广东首次在省级层面开展“平安鼎”颁授活动。其中,大埔县被授予“平安鼎”。
近年来,大埔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抓手,全面深化平安大埔建设,探索完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并在法治轨道上完善多元解纷,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基层治理实践成果亮点纷呈。
湖寮镇莒村村通过兴建“功德长廊”、实施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建设村史馆和农耕展览馆等方式,引导更多乡贤、村民出钱、出力,提高群众参与议事、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截至7月,“功德长廊”共筹善款630多万元,用在村里的120多个民生项目建设上,为村内建设了1座牌坊、3条村道、3个绿化小长廊、4座桥梁、10座凉亭、加装了580盏路灯等,大大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
百侯镇探索“中心统筹,多元联动,文化聚力”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只进一扇门,解纷百姓事”。三年来,该镇矛盾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逐年上升,实现辖区群体性非访事件、“民转刑”案件、故意伤害刑事案件“三个‘零发生’”。今年1月至8月底,百侯镇共调处矛盾纠纷129宗,成功率达100%。
2018年至2022年,大埔县连续5年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排在全省、全市前列,2020年荣获全省、全市“双第一”的历史性佳绩;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满意度、政法执法工作满意度均排名全省、全市第一,先后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广东省最安全城市”称号;2019—2022年,平安梅州建设考核得分均位居全市前二。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文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