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消防新规施行:给450万辆电动自行车“排雷”

南方+

《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消防安全监管。违规停放电单车最高可罚五千元。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2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仅在深圳,2022年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共544 宗。除引发交通乱象外,由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充电不规范引发的火灾正成为新的民生痛点。

电单车起火多发,1-7月较去年同期上涨六成

南方+从消防救援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深圳市涉及电动自行车起火的警情时有发生。

9月24日,深圳一小区内,一辆电动自行车充电中突然着火,旁边10余辆电动自行车被烧毁。

当天下午5点多,深圳龙岗一小区居民楼下,一辆正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着火,导致旁边停放着的其他10余辆电动自行车也被烧毁。

9月26日,该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发现着火后立马进行了应急处理,最后由消防站的消防员将火扑灭,具体着火原因还要等进一步调查结果,该事故没有造人员伤亡。

物业已将用户车辆受损情况,报给充电桩公司和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认定后对受损用户进行赔偿。

据现场居民反映,当时看到其中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先冒浓烟,几秒钟后就蹿起明火燃烧速度很快。从居民拍摄的现场视频显示,着火后火势非常迅猛,浓烟冲起十多米高,连续传出电池爆炸的声音。

10月14日,龙华区一城中村内同样有电动自行车着火,龙华区消防救援大队立即出动4辆消防车、24名消防员到场处置。消防员到达现场时,发现数辆停放在室外的电动自行车正在猛烈燃烧,并伴有大量浓烟。

南方+从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2023年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50万辆。近年来,深圳因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的生命财产安全事故不在少数。“近三年,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逐年上升的同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也同比上升。”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共502宗,2022年全年544 宗,2023年截止7月19日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共发生409宗,相比2022年同期上涨60.39%。在所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区域中,以城中村为主。

“除引发交通乱象外,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同样不可忽视。”负责人表示,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多发的火灾事故,让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违规停放最高罚5000,让安全执法有法可依

新修订的《条例》将矛头对准了电动车起火问题。南方+了解到,《条例》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消防安全监管。

《条例》明确规定,规定公共门厅、楼梯间、电梯轿厢,以及用于居住、办公等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禁止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蓄电池停放、放置或者充电。《条例》首次提出,对于违规停放、放置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蓄电池,且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顽疾,新修订《条例》增设条款明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设要求以及禁止停放、充电的地点要求,切实回应民生关切。”负责人表示,《条例》列举了禁止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蓄电池停放、放置和充电的地点,并对违规停放、放置、充电行为设置了法律责任。

《条例》同时落实了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对拟建、在建的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建设项目,要求建设单位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对既有建筑场所,要求其产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设置或者改造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并要求区人民政府为无法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既有建筑场所,优先就近规划公共集中停放、充电场所。

南方+发现,本次修订的《条例》相比2017年版本,还完善了市、区政府消防安全职责,厘清了消防救援机构、住建、公安、街道办事处等主要监管主体的职责,并补充消防协会和其他有关行业协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消防工作的要求。

针对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问题,《条例》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适合由街道办事处实施的行政处罚委托街道实施,并明确市、区政府应提供相应保障,织密基层监管网络。此外,《条例》还明确了物业服务人负责物业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消防安全管理。

“以上这些条款解决了消防安全执法中无法可依的难题。”负责人表示。

锂电池安全隐患大,消防安全不可马虎

为什么电动自行车容易起火?除产生火情外,还有哪些危险?

南方+了解到,导致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劣质锂电池,废旧电芯组装电池以次充好流入电动自行车市场。第二,充电器质量不过关导致与车辆不适配,过载充电是引发起火事故的主要原因。第三,车主维护保养较少,应养成定期检查,定期保养的好习惯。

在一系列自身问题中,电池的问题最关键。据悉,当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已由铅酸电池改为锂电池,由锂电池引发的火灾是电动自行车火灾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锂电池因体积小、储能大、重量轻等优点被更多应用,但其相较铅酸电池,安全隐患也大,如正负极短路、过充、过放、高温等,都可能引发火灾。”有消防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在央视的一档新闻节目中,消防人员曾进行过相关测试:他们用非原装充电器对已经满电的电动车进行过度充电。尽管40分钟后充电器停止工作,但电池盒内的温度仍在不断攀升,并最终引发爆炸燃烧。数据显示,在电池盒温度达到900℃时仅用了3分钟。

据了解,由于锂电池的先天短板,设计人员回在锂电池内加装了一个保护板,它可以保护电池不过放、不过充、不过流,还有输出短路保护,有效防护锂电池起火燃烧爆炸等。然而,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这种保护板本身也存在使用年限到期等问题。一旦失效,锂电池就非常危险。

或者,使用者在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时,选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电池,其中保护板可能无法完全起到保护作用。由此,也为发生火灾埋下了伏笔。

此外,将电动自行车放进室内停放或充电,或将其停放在疏散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场所,都可能导致燃烧事故并产生高温有毒烟气。这种烟气会迅速充满整个空间和通道,并阻碍人员的疏散与逃生。

可以看到的是,此次《条例》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楼入室,为的就是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不断被推广普及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起火引发人员、财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推动电单车充电设施建设,缓解居民群众充电难题

南方+了解到,为解决电单车消防安全问题,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正积极推动电单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强防火检查巡查,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

以电单车保有量最大的宝安区为例,宝安消防救援大队结合宝安区实际情况印发了《宝安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可建设公共区域,全区在2025年前新建15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的任务目标。

2022年以来,宝安全区已累计新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车库、车棚等)2494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充电桩、充电柜等)11342个,充电接口8.3万个。有效缓解了居民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

此外,严查严控电动自行车室内违规停放充电的同时,宝安消防大队积极推动街道在部分城中村、住宅小区试点建设电动自行车入户监测系统,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和减少电动自行车入户问题发生。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提醒,建议居民朋友们使用电动自行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是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合格的电动自行车;

第二是严禁将电动自行车或电池进楼入户停放或充电;

第三是合理使用电动自行车,严禁擅自改装、防止过度充电。

【撰文】邓子良 丰雷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