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中山沙溪?

中山发布
+订阅

10月28日,广东中山沙溪队夺得首届全国“村BA”总冠军。

从广东省省赛、东南赛区大区赛,再到全国总决赛,广东中山沙溪队如何能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逆袭?湾区小镇为何能脱颖而出?

“篮球运动在沙溪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家长们也很重视,都很支持孩子打篮球。小学打完上初中,初中打完上高中,高中上完了,成年继续打,我们让球员一直有比赛能打。”中山市沙溪镇教体中心教师李建华表示。在沙溪队的夺冠阵容中,几乎每名球员都是年少成名,他们从初中甚至小学起便开始接受专业篮球训练。

跨世纪的底蕴

村村组队,全民打球

中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引入了篮球运动,沙溪也是当时率先成立本土篮球队的地区之一。

据《中山市体育志》记载,20世纪40年代,中山的沙溪、石岐、张家边、南朗等地就已有七八十支自由组合的篮球队。

现存于沙溪涌头村的篮球墙绘,记录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沙溪篮球开始盛行的场景,当时涌头村有“飞鹰”队,下泽村有“下泽队”,象角村有“象嶺队”。

新中国成立后,篮球运动在中山进一步发展,到1959年,中山已有1200个篮球场、544支篮球队。整个中山县最强的球队有石岐“群力”、濠头“三川”、隆都“下泽”、涌头“飞鹰”,大涌“旗峰”等7支队伍。

上世纪70年代在象角小学进行的篮球友谊赛。 (资料照片)

作为中山的“篮球之乡”,沙溪镇的民间篮球发展更为成熟。当时的隆都地区被誉为“中山篮球之乡”,单沙溪地区的篮球队伍就有30多支,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有些村还不止一支球队。

到20世纪末,沙溪镇的每个村子都有篮球队和篮球协会。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沙溪镇举办了第一届镇级男子篮球联赛,并在2003年分设甲级、乙级赛事,至今已举办22届,成为中山举办时间最长的镇一级男篮赛事。据当地统计,近几届比赛中,每届参赛运动员有近300人,多达70%的群众在关注赛事。在日常工作之余观看篮球比赛,成为沙溪群众每年的必备节目。

村村组队,全民打球,是今天中山沙溪篮球运动发展的真实写照。

随着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沙溪镇把篮球活动的推广,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品牌项目,打造“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人人”爱篮球的良好氛围。

不间断的赛制

让球员始终有舞台

在沙溪队的夺冠阵容中,几乎每名球员都是年少“成名”,他们从初中甚至小学便开始接受专业篮球训练。

据介绍,在沙溪镇,从多年前起,已为全年龄段的非职业篮球运动员设置了低、中、高三档赛制体系:

首先,针对8岁至10岁的少年儿童,沙溪镇设置了U8、U9、U10三个组别的基础性篮球赛事,面向他们开展兴趣培育、基础教学,打造属于少年儿童的“小篮球”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激发孩子们对篮球的热爱,从孩子们中发掘苗子。”据介绍,沙溪镇正在考虑新办U7赛事。

其次,针对步入高中尚未成年的青少年,沙溪镇开设了U14—U17系列赛事,这也被看作对沙溪篮球人才培育至关重要的系列赛事。“很多地方因为赛制不全,缺失了球员成年前这段时间的比赛,很多人上了中学就没有专业比赛能打了。”李建华介绍,为了保障球员运动生涯的连续性,沙溪镇近年来逐渐组织起U14—U17系列赛事,弥补过去青少年球员培养“断层”的现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待运动员成年后,便可参加沙溪镇一年一度的最高水平篮球赛事——“沙溪镇甲乙级男子篮球联赛”,沙溪镇篮球队不少现役球员均是从这里被发掘,甚至被选送至市一级篮球队。

此外,沙溪镇篮球队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也就是邀请高水平球队来沙溪打比赛,以及走出沙溪与高水平球队“切磋”,以赛促练。

“优秀的球员需要千锤百炼,我们要保证球员始终有舞台。”李建华介绍。

家乡人的接力

培养本土明星,一代接一代

中山沙溪队的主教练是土生土长的沙溪人冯汉远。

在沙溪镇下泽小学就读时,冯汉远便开始接触篮球,因表现突出而被选送至中山市体校培训。此后,他曾代表中山市、广东省征战各大篮球赛事,并在带领沙溪队参加中山市男篮联赛时兼任球队教练,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

冯汉远对篮球的执着,和对家乡球队的热爱,吸引着一批批年轻球员加入球队。如今年近40岁的冯汉远,已将赛场上的接力棒交给了高宇锋、李衍均、刘炜祺等新生代球员,自己则坐镇场下调兵遣将。2017年至今,沙溪队已在中山市镇街篮球赛中连续6年夺得冠军,书写了中山篮球界的一段佳话。

如今,“村BA”夺冠的消息已铺天盖地传开。这次比赛,中山沙溪队打出了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沙溪体育精神,也体现了中山人敢冲、敢闯、敢创新、敢争先的精神。

在“村BA”球场上挥洒汗水、聚光灯下捧回奖杯的球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的信仰,新一轮的传承,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逐步开启。


中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健斌

美编:钟美君

责编:姜永斌

执行总编辑:高明国

总编辑:李华炎

素材来源:南方日报 中山日报 沙溪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