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子
又现花钱买好评!
近日,有媒体曝光山东多地出现满意度调查造假事件:在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过程中,邹平市孙庄村一干部在群里发通知称只要回答“非常满意”就有礼品相送;昌乐县一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村民只需把相关电话录音、录屏后发给指定联系人,便可领取大礼包一份……
最新进展是,当地已责令前者所在的村立即整改,并对相关负责人通报批评。
为什么要一再反对花钱买好评?说到底,其作风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本质就是一种政绩腐败。在上述事件中,本应客观反映一地政绩的满意度被标价、被收买,由此出现的结果不仅是调查数据的无效、评判工作成效的失真,更有可能是后续政策的扭曲走样。必须指出,满意度调查的初衷是摸实情、解民忧、送政策,而建立在虚假数据之上的相应行动,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不良影响。从这个层面看,挤掉“水分”、提升“含真量”才是满意度调查最应该成为的样子。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为官一任,领导干部本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然而,现实生活中,那些热衷花钱买好评的地方干部,却一心追求表面的繁华,似乎满意度调查中的高得分等于工作实际中的高成效。殊不知,冷冰冰的数字政绩、纸面政绩不仅缺乏应有的工作精度,更丢失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服务温度。从这个层面看,严查涉事领导干部、整改相关工作情况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更进一步,数据要好看,关键在好好干。正因群众满意度才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那不难想见花钱买来的所谓“非常满意”,其反映的工作成效价值几何?即使有关领导干部能侥幸逃过某次满意度调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瞒天过海的危险做法亦得不偿失。从这个层面看,唯有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才是众望之所归、民心之所向。
同时也要看到,作为一种了解地方政绩、民情民意的可用手段,满意度调查亦应改进自身、走向完善。比如,针对领导干部有可能提前获取调查动态的情况,有关部门则应多一些突击性的电话调查。再比如,针对领导干部有可能全天候迎接调查的情况,有关部门则应多一些“不打招呼”的暗访回访。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唯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真正拿到第一手资料,进而切实发挥满意度调查的最大功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花钱买好评,终究是自欺欺人。希望各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记,唯有满意度数据真真实实、反映的工作成绩清清楚楚,立基于其上的政策才能接地气、落得实、有成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