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实验中学教学部的李老师告诉学生,自己将要去完成“一件重要的大事”,需要请假一周。10月25日,经历了整整4个小时,李老师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位病人和一个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12年前,李老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今年7月,李老师正在办公室工作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是佛山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志愿者告诉他,一名病情危重的白血病患者与他的骨髓配型相合,急需移植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当时,李老师内心很激动,自己12年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承诺,即将迎来兑现的时刻:“感觉既不幸又幸运,不幸的是有人患这么严重的病,幸运的是能够让我配型成功救治他。”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李老师任教的科目是生物,谈到12年前为何会选择成为一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他表示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去救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其次因为自己是教生物学的,深入了解整个捐献的过程以及当中的技术理论,也是以身作则;同时自己作为党员干部,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他说:“在这个方面为社会作点贡献,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吧!”
在得知自己与这位白血病患者骨髓配型相合时,李老师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提到,这种配型相合的几率其实非常低,能有这个机会去救他人一命,也算是一种缘分,所以感到十分荣幸。
此后三个月,李老师一直与佛山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紧密沟通,同时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作息。不过,家人对于他这一决定还是有点担心,李老师便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大量实例,告诉家里人自己是在治病救人,最后成功获得家人的支持。
李老师分享道,当天的采集过程虽然长达四、五个小时,但其实并不算难熬,一方面是志愿者们一直留意他的身体状况,并且提供及时的援助;另一方面自己太太特地熬了汤带到医院,并一直陪伴左右,让他感到十分安心。
李老师特别提到:“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母亲,她一开始以为需要做骨髓穿刺,一直担心我会很痛,但还是很支持我去做这件事,因为想到这是要去救人。”他补充道,后来自己也有向母亲解释,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形式是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药物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腔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再从志愿者的静脉采血,通过机器富集,将其余血液回输给志愿者。
10月25日当天,为表彰李老师这一大爱善举,佛山红十字会分别为李老师以及佛山市实验中学颁发捐献荣誉证书和感谢状。
完成这一“壮举”之后,李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为日新月异的捐献技术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给一位病人和一个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感到十分激动。佛山市实验中学的老师们纷纷为李老师点赞。
李老师提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希望能够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传递助人为乐的精神,践行为人师表的理念。
佛山市实验中学领导及老师前去探望李老师
来源 | 佛山市实验中学订阅号
编辑 | 沈炎林、潘心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