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种植生产车间。记者欧阳泽 摄
10月27日,记者一行踏进田间地垄,映入眼帘便是郁郁葱葱的一抹绿,成片的甘薯地生机勃发。近年来,遂溪甘薯的大面积种植,正是抓住北薯上市的空窗期,错峰耕种,错峰上市,赢得产业发展的先机。秋分前后耕种,春节后便有收成。
味甜肉滑,口感极佳,富含钙、镁、铁、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遂溪甘薯日渐被外界所熟识和认可,勤劳而又充满智慧的农户,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出一条全产业链新路。
目前,遂溪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约50万亩,亩产平均达2500公斤,产量约120多万吨,直接产值达40多亿元,带动种业、种植、加工、运输、劳务等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在2022年,甘薯亩均利润可达2500元,种植甘薯逐渐成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以全产业链思维做优做强甘薯产业
遂溪耕种条件优越,土壤、气候适应种植甘薯。近年来,遂溪立足甘薯资源优势,加大脱毒种苗基地建设力度,推动建立集中连片的种薯、鲜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尤其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和“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布局, 以全产业链思维做优做强甘薯产业。目前,遂溪甘薯产业基本实现了产业链有序延伸、产销研无缝对接,创造了“火山红薯”“何爸红薯”多个品牌,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打响了土品牌,捂热了钱袋子。在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相靓、个头小的红薯经过糖化等工序,经打包可送往全国各地的高端市场。自2021年成立以来,该公司自产自销甘薯,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瞄准高端市场,打造高效供应链,批发遍布全国16个一级水果市场,并与多家头部供应链渠道达成战略合作,长期合作供应超过1000家商超和团购平台。
该公司董事长宋景标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定的销售量目标是2万吨,截至今年10月销售量已达1.6万吨,已完成8000多万元销售额,火山1号红薯场地批发价每斤4.6元到5元。“在这次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很多采购商对遂溪甘薯另眼相看,他们不仅知道到南方种的冬薯并不比北方冬薯产量低,而且口感会更好。因为我们全年无霜冻,生长期是6个月,比北方多出2个月,淀粉糖度够高,今年我们的火山1号甘薯种植了1万亩,一年一造,冬薯在湛江,春薯在云南,保证全年都有红薯收获。”宋景标向记者说。
以发展预制菜产业为契机,推动甘薯淀粉加工和甘薯预制菜品研发,实现甘薯产品多元化、主食化、方便化。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打造遂溪甘薯区域公共品牌。
由于品质好,当地红薯成为预制菜的首选原材料。“这里的红薯品质高,可以把红薯制作成预制菜、点心等产品,目前正在开发一种薯泥的产品,细腻又爽口,香味独特,深受欢迎。制作成薯泥有几个好处,不仅标准化程度高,可以推向欧美市场,而且满足国内餐饮行业,市场面大,应用场景多。”御唐府副总经理罗伟军说。
位于遂溪县北坡镇新屋村的遂溪县新垚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工厂+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种植红薯1.5万多亩,年产红薯4.5万多吨,间接带动农民每年增收2700多万元。2018年因市场疲软,造成大量红薯滞销,于是该合作社在2019年成立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农产品加工厂,有效地为农民解决了红薯滞销的问题。同时解决了12名贫困户的就业。目前,该厂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计划以后每日加工红薯200吨,每年与农民签订5万吨红薯订单购销合同,增扩销售途径,解决甘薯“产后”问题,有效地带动红薯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种苗培育、电商销售、精深加工、精细种植……遂溪以“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支撑,发掘发展动能,全力打造种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以科技金融驱动打破发展瓶颈
当前,享受政策福利,借助科技赋能,遂溪甘薯产业蒸蒸日上。依托广东省海洋大学、广东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湛江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瑞盈三农合作社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不断扩大甘薯种苗培育规模,积极推进集甘薯新品种引进、脱毒组培、规模快繁、育苗、高产示范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
成立于2020年的“瑞盈三农”立足于种苗繁育、脱毒育秧、科学种植、存储保鲜、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甘薯全产业链,如今逐步打造升级为以甘薯为主导产业,观光休闲为辅的田园综合体。在他们看来,将种业的“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能端稳饭碗。
该公司加快脱毒甘薯苗生产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已提前完成建设标准化脱毒种植生产车间,完成水肥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肥料仓库、工具车辆仓库、种苗转运场和新采购的农机及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已投用。已流转土地6000亩,其中育苗用地1000亩,商品验证式种植用地5000亩,3000亩大田供水排水和农用电等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同时,该公司在甘薯新品种研发、脱毒甘薯苗生产、优良品种推广等方面,加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展开合作。目前已成功引进普薯32号、广薯87等10余个优良品种。在甘薯茎尖脱毒技术方面,已完成“普薯32号”“广薯87”等甘薯品种脱毒培育。据悉,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研发与推广获得成功,每年可生产和推广脱毒薯苗2亿株以上,将极大地提升了甘薯品质和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计划流转土地1.5万亩,用于打造以甘薯为主导产业,观光休闲为辅,促农旅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从实验室的脱毒到无菌室的培育,每一道程序的要求非常精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面上,一株健康种苗种出来的甘薯,品相、产量都有明显的优势。“作为科研机构,主要担负着对遂溪番薯产业保驾护航的作用,第一是从源头抓起,连同企业对种苗进行脱毒栽培、检测,边脱毒边检测,确保甘薯种苗安全化、健康化,第二是在栽培过程精准施药,绿色防控。”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罗青文说。
既解决技术问题又解决资金问题,加大力度组织银行保险企业与甘薯种植户对接。今年前三季,遂溪全县已落实甘薯贷款2亿多元,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8月份湛江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遂溪甘薯产业专场现场签约授信金额1200万元,保险保障金额2300万元。
以抱团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
今年9月份,遂溪甘薯产业协会成立,加大科技、资金引进力度,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资源,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平台共用,畅通产业链企业之间供需对接,推动遂溪县番薯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协会成立是实现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的内在要求,服务会员,一同发力,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增进各环节合作,科学种植、高效生产、健康发展,把‘遂溪冬薯’打造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小番薯’撬动‘大产业’。”遂溪甘薯产业协会会长陈海平说。
种甘薯,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抱团发展。当前,遂溪充分整合该县甘薯产业优质资源,发挥好甘薯产业协会牵线搭桥作用,引导各镇(街)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差异化抱团发展。同时,发挥协会对市场信号敏感、对市场反应敏锐、对行业政策熟悉、对行业趋势了解等优势,成立法律顾问,提供甘薯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相关参考建议,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生产经营,良性竞争。
目前,遂溪甘薯产业正在迎来发展的大好机会,该县约50万亩的种植面积,主要种植品种有普薯32(西瓜红)、金山630(北京红)、济薯26、烟薯25、大叶红和鸡蛋黄等,差异化种植。甘薯产地主要分布在北坡、杨柑、港门、河头等7个镇,规模化种植。
瞄准北坡镇周围的沿海红沙土地区,因含沙量较高,沿海地区气温较高,各种虫子都难以繁殖生存。广东省豪悦成农业有限公司目前自主种植面积达4500亩,收购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有完善的大规模种植、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链条,创建“何爸红薯”品牌,带动450人就业。
科技赋能,实施良法良种,塑造优质美的品牌;精深加工深入延伸,衍生更多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以醒狮之乡的舞狮文化为阵地,更好实现农文旅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擦亮遂溪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小番薯”带动创造产值达100亿元的产业,带给遂溪乡村振兴新“薯”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