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发布《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茂名首部古荔枝树保护相关条例,包括资源普查与公布、养护与复壮、保护与管理、宣传与利用、法律责任等内容,让古荔枝树“老有所依”。
为一城古树,立一部法规,护一方生态。茂名是“荔枝之乡”,荔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古荔枝树进行保护,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留住乡愁的重要举措,更是城市传承与发展的见证。
按条例,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荔枝树为古荔枝树。茂名现存百年以上古荔枝树1.94万株,电白现有1248株。近年来,电白加大力度开展古树保护工作,目前古荔枝树全部实现建档挂牌。近日,笔者走进乡村寻访古树,探寻“绿色化石”的保护现状。
现状
千余株古荔树全部挂牌
在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里,一株红皮老树,树干已被蛀空,但依然枝繁叶茂,常常引人驻足赞叹。树旁矗立着一块写着“岭南荔母”四个红色大字的石碑,彰显着它所经历的风霜。
这是一株树龄逾1780年的古荔枝树,也是目前电白建档在册最老的古树。其所在的古荔园总占地约1300亩,面积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首。
古人不见今日树,今树曾经润古人。
据考究,电白荔枝种植历史发轫于秦汉,拓展于梁陈,鼎盛于隋唐。秦汉三国时代,当地百越人将原生长于浮山岭深处的野荔枝改良并引种到沙琅江畔,留下了目前荔园中最老的一批古树。相传,南朝时期梁朝冯冼家族将该园作为电白“冯家村”的后花园、练武场,所产荔枝在盛唐时期成为贡品。
古树成林,“荔”久弥新。可以说,古荔园是电白荔枝历史文化的“活字典”。
“电白古荔枝树大多位于霞洞镇,而以霞洞古荔园数量为最。”电白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负责人陈海滨说,电白区荔枝古树共1248株,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挂牌。
古荔枝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木。霞洞古荔园内,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现有571棵,其中大部分树龄在500至1000年之间,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20棵,是一座天然的荔枝博物馆。
“编号:4012。品种:红皮。树龄:1780……”这是“岭南荔母”挂牌“身份证”上的信息,也是电白1000多株古荔枝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数据。人们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看到古荔枝树更为详细的“户口”。
在当地人眼中,这些信息并不冰冷。古荔枝树以年轮一圈一圈地记录上河村的历史,村民怀着最朴素、最古老的情感爱护、珍惜古树。这份自觉守护代代传承,让“岭南荔母”得以在此矗立1700多年。
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独木长成园林,和人世代和谐相处,离不开电白人对荔枝树的深厚感情。而电白大地上,一株株古荔枝树将岁月变迁刻进年轮,成为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忆,更是远方游子剪不断的乡愁。
保护
古荔园成为电白文化新名片
电白地区悠久的种植历史,存续了众多荔枝品种。霞洞古荔园的荔枝以黑叶、妃子笑、进奉等深受群众喜欢的品种为主,也有白腊、白糖罂、挂绿等优良品种。
而这样品种繁多的成果却需要一代代荔农的久久为功。
20世纪90年代前后,茂名大地掀起了种荔枝热潮。霞洞古荔园中,村民也见缝插针地在古树之间的空隙种下了新荔枝苗。但多年后,新树茁壮成长,严重挤占了古荔枝树的生长空间,甚至危及古树的安全。
2010年,为了保护古荔园,村民们同意清除新种的荔枝树和其他果树。2019年,政府和相关部门又投入120万元,为古荔园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帮助老树抗旱除虫。
“近年来茂名保护荔枝古树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开展普查,为古树建档立卡;二是建章立制,落实管护责任;三是培优护壮,防范台风、白蚁对古树的危害。”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说。
让古树焕发活力,霞洞镇费了不少心思。这些年,为了保护古荔园,村民清除了园内新种的荔枝树和其他果树,政府部门结合本土传统文化给古荔园做了风貌提升,装上监控摄像头,给每棵老树挂上代表身份信息的号码牌和二维码,标记位置,登记造册,还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帮助老树抗旱除虫。
为解决古荔枝树易生病、少结果的情况,今年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果树专家教授等团队开展集中问诊、专人管理、下肥施药,使得古树结果率高达八成,“结果300斤以上的估计有近300棵”。
今年6月3日,一场千年古荔品鉴会在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举行。人们热闹相聚,穿行古树林中,感受当地浓郁的荔枝文化,也品尝历经千年的荔枝佳果的清香甘甜。
借此契机,古荔园进行了一次规范化升级改造,在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等本土传统特色文化的加持下,园区实现提质升级,打造成为电白荔枝新名片。
难题
三级古荔枝树保护问题突出
根据古树分级标准: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一级古荔枝树有严格的管护制度,监管也很到位。反而是三级古树目前监管有一定困难。”陈海滨说。
原来,电白一级古荔树全在霞洞地区内,相对集中方便管理。而三级古荔树分布分散,且存在保护意识不够、树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资金支持短缺、缺少长效管护机制、保护复壮任务艰巨等现实困境。
电白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许多古树主要是通过村中老人、村干部回忆、讲述的历史传说来确定树龄,不仅各人所讲不尽相同,更有个别人为获得古树认证故意夸大树木年龄,因此需要更科学的技术鉴定手段。
此外,目前电白区还没有用于古荔枝树普查保护的项目经费。古荔枝树保护及复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是一个长效工程,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保护管理工作往往难以为继。
古荔枝树的常态化管护也是一个难题。“属地管理”虽然化解了管护的主体责任问题,但负起管护责任的村委会往往没有专职或兼职的人来开展日常巡查等具体工作,也缺乏专业养护知识,导致古树的日常管护仍处于粗放状态。
陈海滨认为,茂名此次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的出台,将给古荔枝树保护提供一定法律依据。目前条例还在征求意见阶段,需要时间来论证。
而对于古树名木,学者们认为这是悠久文化的象征,是“活的化石”、会呼吸的“编年史”。近年来,电白区正在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
如今,茂名古荔枝树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让古荔枝树“老有所依”。“古荔枝树保护实行日常养护责任制。我局将会与各镇街、各村委逐级签订责任书,严格执行古荔枝树保护法律法规。”陈海滨说。
链接
古荔枝树成了“摇钱树”
蜿龙、佛手、凤冠、金鸡独立、八仙小憩、龙探东海、浮山之云……时至今日,人们给生生不息的古荔枝树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古荔枝树也用年复一年挂满枝头的甘甜红果,回报着人们的期待。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荔枝种植面积达142.91万亩,年产值超110亿元。2023年茂名荔枝总产量62.09万吨,是统计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实现鲜果销售收入约90亿元,同样创历史新高。而电白区种植荔枝的气候条件优越,种植面积约占茂名全市的27%。
而“树越古老,打的荔枝越清甜”的水果密码更为荔乡人所熟知。兼具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荔枝古树,比普通荔枝树承载着更多的功能。
悠久的荔枝种植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荔红时节,五湖四海的客商、游客涌入荔乡,领略荔枝特色文化就是最好的打卡模式。
今年荔枝成熟前夕,电白更是创新推出荔枝定制形式,有包树和包园两种方式,分别帮助消费者实现“我在电白有棵荔枝树”和“我在电白有个荔枝园”的梦想。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又反哺了当地对生态的保护。于是,人们走进古荔园,观赏千姿百态的古荔群;参与“荔枝定制”,体验陪伴一棵荔枝树成长和收获的过程;探寻古荔枝树的轶事传说,探索一棵荔枝树的古今演变……茂名荔枝的文化味越来越浓,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愈发客观,荔枝树在当地成了人们心中的“摇钱树”。
条例(草案)分别从古荔枝树果品品牌建设、人文价值利用、优良基因利用和文化利用等方面,加强对古荔枝树的宣传和利用。陈海滨说,古荔枝树权属一般归属个人,可方便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古树不言,闲看岁月。荔枝古树作为文化的具象载体,从未像今天一样,在富民兴村的大道上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村民们对古荔枝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如何挖掘、整理、传播古荔枝文化,推进荔枝文化和荔枝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了新的守“荔”人的使命。
10月31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04版报道。
【撰文】 叶洁 邓建青 通讯员 赖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