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美食⑤做鱼十五年,烤出新鲜与天然

南方+ 记者

傍晚时分,锦江河畔在河风吹拂下,格外宁静。唯独绿道上一处烤鱼店门前霓虹闪烁、店内顾客觥筹交错,热闹十分。

这家藏在锦江河畔的川渝老店——重庆诸葛烤鱼已经营十五年,是仁化第一家做烤鱼的店,来自重庆的老板娘兰姐凭借一道纸上烤鱼在仁化打响名堂。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兰姐,一份烤鱼。”食客用川渝方言跟兰姐点菜。“要得!你们两个人还是要条两斤的,要麻一点是吗?”兰姐对于帮衬多年的客户,对他们的口味与食量早已熟记于心。

“老婆,快来炒料!”厨房传来一声呼唤,老板马哥急切地喊话老板娘,刚从鱼池中捞出的草鱼此时在砧板舞动,马哥左手按着扭动的鱼头,右手则对鱼刨肚、刮鳞、改刀,不过五分钟,就已处理好。马哥将处理好的鱼放入锅中翻煎,金黄的颜色逐渐在鱼身上显现,而香味亦随之飘散在空气中。

“来了来了。”兰姐应和着,三步并作两步赶进厨房。来到灶前,兰姐将热锅倒入香辣红油,再撒一把葱姜蒜末,配合来自重庆的辣椒粉、豆瓣酱,淋上花椒油,大火翻炒,香料在油锅里翻滚。兰姐利用炒料时的间隙,麻利将一旁土豆、黄瓜等配菜削皮切片,快刀下的土豆、魔芋、莲藕、豆腐、黄瓜等配菜在菜板上停留不足三秒,就已被倒入锅内,青黄色的配菜在红油的浪潮中上下浮沉,富有动感。锅中“滋啦滋啦”的声响此起彼伏,香味也瞬间爆发。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厨房内,煎鱼的鲜香与底料的辛香相互交织,飘至大院,引得食客垂涎。

马哥将煎至金黄的草鱼放在豆芽铺就的底菜上,兰姐翻炒好的底料紧随倒入烤盘,夫妻间多年的默契也是制作这道美味的秘诀。

“烤鱼来啦!”兰姐手捧着刚出锅的烤鱼,急步走到院中,呛鼻的辛香让食客精神提振,争相下筷。筷子戳破鱼皮的瞬间“喀呲”一声,金黄焦脆之下白花花的鱼肉终于显露出来,滚烫的鱼肉吸足了汤汁,鲜嫩细腻,多种配菜口感丰富,品尝一口,齿颊留香,只一口便征服了每一寸味蕾。

要想品尝这道美味,食客需要耐心。“从点单到上桌,一份重庆烤鱼需要至少二十分钟,现点现杀,配菜现切,我们要把新鲜做到极致。”兰姐说,正因秉持新鲜至上的理念,所以店里不设菜单,所有菜色全取决于当日购入的新鲜食材,食客们可以根据现有的食材点菜或交由老板娘亲自安排。

“没买到新鲜的就不做!我要吃新鲜的,客人也要吃新鲜的。”兰姐身上有着川渝辣妹子的热情豪爽、勤劳能干,每天早上都会去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市场那些摆摊的看到我来都会给我张凳子坐,知道我要挑很久”。兰姐对每一个将会摆到自己食客面前的食材近乎挑剔,但这也是这家店能坚持十五年的关键。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口味地道,则是马哥与兰姐的另一份执着。经营之初,兰姐尝试过很多本地的香料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为还原最正宗的重庆烤鱼风味,店里的所有香料都是从川渝运来的。而且该店只做一种原始口味,并拒绝使用鸡精味精,坚持使用纯天然调料,花椒油也是自己炸的。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地道的川渝口味自然吸引同乡人的帮衬。“我们川渝老乡都常常聚在这里,能在离家千里的韶关吃到家乡味道是一份念想。想吃什么就提前一天跟兰姐打招呼,交给兰姐,我们放心。”来自四川的刘小姐说。该这家店不仅有很多本地熟客的支持,也获得了同乡的认可。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夜静更深,食客们酒足饭饱,尽兴归去,原本热闹的食店只剩三两熟客。

“快过来喝两杯!”听见客人的招呼,马哥和兰姐放下手头上的活,欣然入座。这些多年相与的客人,早已如老友一般,为他们斟满了酒杯。马哥、兰姐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欢笑声也从席中传来。十五年走来,这家小店的各种辛酸与喜悦,此时已成为席上笑谈,人事不停变迁,而这份地道川渝口味,依旧在此传承不变。

【撰文】邱梓晴 曹伟峰

【图片】邱梓晴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