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之城深圳:不走寻常路,抢占新“咖”位

深活圈
+订阅

咖啡消费,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深圳咖啡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成为全国咖啡店增速最快的城市。得益于消费观念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对咖啡的接纳度不断提高,深圳咖啡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市场迅速扩容。

据企查查统计,目前深圳是我国咖啡相关企业城市分布第一名,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别是普洱、上海、成都。有报告认为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逼近万亿,这意味着深圳咖啡企业作为先行者已经独占鳌头,踏上咖啡产业发展快车道,新晋咖啡之城应运而生。

各地咖啡馆的进阶之路:

深圳咖啡馆成打工人“加油站”

北京的“热咖啡”浇灌着“创业梦”。对于北京来说,咖啡馆意味着圈层,拿最为有代表性的3W咖啡来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家、创业家、投资人组成的人脉圈层,也是中国最早最完善的创业服务生态圈,集创业咖啡馆、孵化器、创业基金、品牌推广、人才招聘等于一体的完整创业生态体系。与其说这是一个咖啡馆,不如说这是中国互联网的诞生地,创业圣地。在这里,创业者群起争锋,资源添柴加薪,资本推波助澜,诞生了36氪、拉勾网等互联网公司。

 3w咖啡店。

3w咖啡店。

上海的咖啡飘香洋溢着小资情怀。凭借领先的技术,上海在咖啡界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舶来品的咖啡在1853年就已经被英国人带入上海, 之后就不断融入、生根、发芽,并刻入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时至今日,咖啡已经是上海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习惯后的咖啡文化不会演变出更多的形态和特色。追求咖啡也早已不是追赶时髦的象征,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一些阿姨爷叔的青春。伴随着沁人心脾的咖啡香气,坐下来,打开话匣,你来我往,交流碰撞。

深圳极高的咖啡因浓度给打工人“加油”。步履匆忙的年轻人,早晨需要一杯咖啡唤醒疲惫的身体,各大商圈和写字楼聚集的南山区和福田区,也是深圳加班时间最长的地区。在深圳有一种“打工越狠,喝咖越猛”的说法,早晨喝咖啡提神醒脑,下午再来一杯加油续力。这是无数深圳打工人的缩影,也是深圳咖啡年轻化,快捷化的投射。有人说咖啡是年轻人的“续命药水”,让他们在奔波、熬夜之后、给疲惫的身心注入能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清醒。苦,抑或甜,味蕾的答案和心灵的反馈或许不同,但如今咖啡的味道已弥漫了深圳的大街小巷。

艺术文化跨界联动,

“搞钱”“享受”巧妙融合

提到深圳的刻板印象就是“搞钱”,和“文化”毫不沾边。原本是设计师的菜菜热衷创造艺术空间,当她发现艺术能够和咖啡完美融合的时候,就开辟了一片咖啡店的新大陆。

“很多顾客都觉得我们店很奇怪,没有满满当当的桌椅,倒像是个空旷的艺术展,但其实我们的咖啡生意是不错的。我们把丰富的文化内容穿插在咖啡店里,每三到四个月更换一个主题,我们邀请城中村的阿姨来跳舞,不定期办读书会,有京剧、越剧等传统艺术演出,也邀请小朋友来演儿童剧……每期主题都会重新设计艺术空间,包括物料、周边和装修风格,结合主题做调整。每一期主题都像是完成一次毕业设计。”菜菜说。

其中让菜菜最为之称道的,是通过社工朋友接触到白石洲的代加工阿姨。这些住在城中村的阿姨们生活很枯燥,她们大多来自农村,来深圳是为在深打拼的子女带孙子孙女,为减轻儿女的负担,她们抽空接点小活儿补贴家用,通常是缝合加点配饰,低廉的加工费却也乐此不疲。

菜菜邀请城中村阿姨一起跳舞。

菜菜邀请城中村阿姨一起跳舞。

菜菜邀请了艺术家凱琴在现场教阿姨们跳舞,在她看来这些女人实在太可爱了,就像是在这个世界上舞动着的精灵,用她们喜欢的舒适的绽放的姿态在舞动着。同时也让她看到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女性在一个有限的咖啡店里释放出的价值和无限可能性,借此去思考深圳这座城市与人之间的融合连接。

小朋友在咖啡店表演儿童剧。

小朋友在咖啡店表演儿童剧。

把艺术沙龙、展览、心理咨询讲座放在咖啡店里已成为了深圳年轻主理人的常规操作,他们擅于在咖啡店里去讲咖啡以外的故事,把多元的艺术、文化巧妙地融于其中,在喝咖啡的时间里听一段现场京剧,等一杯手冲的时间里了解一种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深圳短暂又极速发展的咖啡文化里悄然发芽。

企业大牌涌入咖啡赛道

成跨界转型的有效手段

去年9月,蜜雪冰城旗下独立咖啡品牌“幸运咖”在深圳开出了首家店铺,走的依然是平价路线,5元一杯的冰美式、10元一杯的椰椰冰萃,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前往探店。包括喜茶、奈雪的茶、KOI等新式茶饮品牌也已经进军深圳咖啡市场。

 蜜雪冰城旗下独立咖啡品牌“幸运咖”。

蜜雪冰城旗下独立咖啡品牌“幸运咖”。

除此之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不仅申请注册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商标,也在华为各个技术基地规划、建设多个咖啡厅,打造适宜青年才俊的工作文化。蔚来汽车也申请注册了4枚“NIO CAFE”商标,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酒、餐饮住宿、方便食品,仅从商标名就能看出,蔚来也即将正式进军咖啡界。

对于这些跨界品牌,深圳已经成为其前期布局的重点。

有消费行业的分析师认为,咖啡能够成为企业跨界转型的有效手段。当下,兼具功能性、社交性的咖啡已成为年轻人的高频消费品,以咖啡为媒介有助于品牌向年轻市场靠拢;咖啡赛道本身有较高的成长性,跨界品牌可以发挥其布局优势,在门店原有业务基础上,升级服务体系、增强用户黏性,开拓第二经济增长曲线;同时也可能利用咖啡带来流量帮助自身主营业务,实现从高频场景向低频场景引流。

独立品牌生生不息

探索更新不走寻常路

企查猫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咖啡相关企业数量便已突破1万家,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居首。目前,深圳市现存咖啡相关企业数量为9651家,依旧是全国第一。

从成立时间来看,约65%的咖啡企业在近五年内成立,14.44%的企业近一年成立,相当于,一年内,深圳暴增1500家咖啡相关企业。

从咖啡品牌来看,星巴克、瑞幸、太平洋咖啡等54家主流连锁咖啡品牌入驻深圳131个大型商圈,门店数量高达289家。

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一座咖啡之城悄然崛起,然而独立品牌的生存和经营充斥着机遇和挑战。一批批独立品牌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又在短时间内迅速倒下。

“我们很怕被大品牌蚕食。”从业近十年的咖啡师AJ说道,这十年来他见证了深圳咖啡业的兴起与巨变,“如果一个独立品牌没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就很难存活。作为独立品牌我们服务的顾客一般固定在半径三公里的范围内,聚焦客户在一公里内。我们没办法像瑞幸那样打九块九的价格战,大品牌迅速占领市场,我们就要另谋出路。”

位于宝安的独立品牌咖啡店。

位于宝安的独立品牌咖啡店。

为了迎合周围客群,独立品牌需要在新品的迭代上更加积极,一个季度至少调整一次新品是必需的,为了跟深圳这座城市结合,很多独立品牌的咖啡店推出“早C晚A”的营销策略,即“早coffee晚alcohol”,早上喝咖啡醒脑,晚上用酒精助眠,亦称“日咖夜酒”。

Amy是宝安一家新店的老板,在她看来一家独立品牌店要想存活,不仅要推出精品咖啡,还要适当兼具培训、烘焙、社交等功能及场所。满足个性化需求,不停创新产品才能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这也意味着对咖啡师有更高的要求。

虽然深圳已经遍地都是咖啡馆,但深圳的咖啡从业者和爱好者普遍认为,数量多不意味着氛围好。相比千篇一律的连锁店产品,独立咖啡店和精品咖啡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咖啡消费水平。高性价比的连锁咖啡品牌以低价和高便利度获得消费者青睐,而精品咖啡馆则以高品质产品和独特的风格广受追捧。AJ表示,“深圳咖啡市场仍存上升空间,我当然希望以后市场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人喜欢咖啡,并接受精品咖啡。”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企查查、企查猫

【撰文】左钰林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左钰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