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笔拾遗|舞狮舞麒麟傻傻分不清?TVB资深艺员拜师深圳甘坑麒麟队
今日(29日)18点,全新综艺节目《路笔拾遗》将于TVB翡翠台开播,该节目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GDToday出品,聚焦别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四位TVB资深演员曹永廉、汤俊明、黄智贤、彭迪安化身“非遗学员”,与GDToday记者走进大湾区11个城市,探访各地非遗瑰宝,体验传统魅力在现代社会如何绽放光芒。
据了解,四位学员在第一集节目由香港“北上”深圳市龙岗区甘坑村,了解这座极具未来感的城市中隐藏的传统客家文化。根据《宝安县志》记载,深圳原住民的客家话使用人口超过半数,例如福田梅林、宝安石岩、龙岗甘坑村、龙华观澜附近都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区域,至今还保留了大量记录客家文化的文物古迹,而客家麒麟舞就是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2011年,深圳申报的“麒麟舞”被国务院以扩展项目名录形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舞”项目中。
深圳市龙岗区甘坑村麒麟队队长、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社区麒麟协会会长张仁钟介绍,麒麟作为吉祥仁兽,最初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舞麒麟是客家人从中原地区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甘坑麒麟舞1881年由东莞客家地区传入。当时甘坑有两支麒麟队,后来因为战乱原因于1938年解散。1999年,甘坑村麒麟队重新成立。甘坑麒麟队对各流派的麒麟舞表演套路兼收并蓄,招纳麒麟拳师,不断地完善队伍装备,传承创新表演套路。每年都会到深圳各个区域或村进行表演,受社会各界欢迎。每年春节,麒麟还会走街串巷拜年,祈求家宅平安。客家人认为麒麟脚踏之处,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因此舞麒麟拜年被认为是好的兆头。
深圳市龙岗区甘坑村麒麟队师傅胡原发告诉学员,舞麒麟不同于舞狮或舞龙,麒麟头形似龙头,但独角,脚像牛蹄,身带鱼鳞,舞动时一人舞头,一人舞尾,配合默契。当中包含出洞、挠头、舔脚、寻青、采青、醉青、睡觉、拜等环节。
节目中,四位学员分别向非遗传承人讨教了麒麟舞基本步伐和表演技巧,同时体验麒麟舞伴奏乐器,感受音乐节律变化与动作之间的配合。黄智贤在节目中表示,自己第一次体验舞麒麟,感到比想象中艰难,“套进麒麟头就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动作做得好不好。”汤俊明则表示,第一次接触麒麟舞打开了自己的眼界,“现在我还知道香港西贡坑口村有麒麟舞队,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曹永廉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拍戏过程中接触舞龙舞狮,感到麒麟舞的动作更细致柔软,麒麟头的空间更小,掌握起来有特别的难度。
据悉,该节目一共八集,10月29日至12月17日逢周日18点在翡翠台播出。
【主持】黄智贤 曹永廉 汤俊明 彭迪安 张诗雨
【出品人】侯小军
【总策划】张纯青 陈枫
【制片人】赵杨
【监制】谢苗枫 潘美臻
【导演】王勇幸
【执行导演】谭浩瀚
【执行导演】吴浩宇
【编剧】王勇幸 吴叁
【民俗顾问】陈恩维
【摄像】关杰明 于善政
【记者】张诗雨 王迪雅(实习) 赵扬悦(实习)
【旁白】李乔新
【通联】张诗雨 吴劭明
【造型设计】Netto Hair
【化妆】李隽升
【发型】陈波
【场务】姚沙溥 吴嘉杰
【后期制作】文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