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化州市这个村有7个少数民族,近千名少数民族同胞

茂名网
+订阅

       一条宽阔的少数民族大道,路旁花团锦簇,沿线种满青翠的化橘红;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澈,河边化橘红沿河透着橘香。这就是化州市平定镇那宾村,一个有着近千名少数民族同胞的村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中各民族和谐共处,互助互爱,勠力同心发展经济,日子越来越红火。夫妻同心奔向幸福  在那宾村化橘红基地,记者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检查橘红树,她名叫甘汝梅,壮族,1994年从广西河池嫁来那宾,29年来,敦亲睦邻,勤劳善良,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发展生产,从住两间泥砖房变成住三层小楼房,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带领村中940多位共7个少数民族的姊妹们,团结友爱,踏踏实实,为美好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甘汝梅在2016至2021年当选化州市政协委员,2021年至今,当选化州市人大代表。  那宾村委副主任李恩妙说,甘汝梅是那宾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她对人和蔼有礼,任劳任怨,乐于助人,村中少数民族都以她为榜样。在甘汝梅的家里,记者看到她的家是一座三层小楼,装修雅致,大方漂亮。其丈夫李传勇说,建房子花了约90万元,均是种橘红和工余时间夫妻俩出外搞装修一起赚来的。“妻子娘家是河池的城里人,那时的生活比这里好,嫁来这里陪着我一起受苦了许多年,却毫无怨言,起早摸黑,耕田种地,有时我累了在休息饮茶,她一人却在坚持干着农活,赚到的钱全交给我……”李传勇感慨地说,“能娶到如此好的媳妇,是祖先积德。”据了解,在甘汝梅的影响带动下,那宾村像她一样贤惠的媳妇越来越多。做大做强化橘红产业  据了解,那宾村位于平定镇西边,既是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原省定贫困村(2020年6月脱贫退出)、化橘红核心产区,总人口4162人。全村有壮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苗族、水族等7个少数民族,共163户,94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2.63%。  在党委、政府指导引领下,那宾广大村民主要以发展化橘红为主,有专业合作社6个,橘红种植户635户,面积1100多亩,从事化橘红产业的农民有1300多人。2022年,产鲜果40万斤,综合总产值1280万元。  近年来,那宾村兴建了少数民族活动中心,新建了集体商铺、投资入股了化州市华聪药业南药种植项目、建设了111.66kW光伏发电项目。那宾村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发展完善了橘红扶贫产业项目,2018年那宾化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并新建了化橘红加工作坊。2020年5月,规划建设了那宾化橘红研究中心大楼。村集体扩大橘红种植基地500余亩,带动村民种植1150亩。从化橘红种苗培育,基地科学种植,化橘红鲜果收购,产品研发,产品加工,品牌塑造,电商销售等等,在短短的几年间,那宾化橘红产业,从零星到规模,从三位数的村集体收入变成了六位数的村集体收入。打造少数民族示范村  为了使民族元素更突出,更具时代和现实意义,平定镇党委、政府经深入调研,拟定“一村一廊一链”的发展思路,以此带动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村:就是以马洲坡、竹子埚、陂垌排、下头排等自然村落为基,打造少数民族示范村。一廊:就是以那宾河为主线打造3.8公里的少数民族橘红长廊,沿线发展观光农业、农耕体验、户外拓展、少数民族风情民宿等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新业态。一链:就是依托村化橘红研发中心,加大投入,引进自动化机械等先进仪器设备,延长化橘红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附加值,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增收。  可以预见,不日的那宾,会变成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好榜样。

村中建成的少数民族大道。

那宾村少数民族橘红长廊。

那宾村少数民族化橘红研究中心。

那宾幼儿园。

橘红产品。

  壮族的甘汝梅在橘红园劳作。

美丽的那宾村。

文/茂名晚报记者黄楚凡通讯员魏朝委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