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龙江农耕文化博物馆暨岳秀书院启用仪式在顺德区龙江镇沙富村举行。农博馆集农耕文化、国学文化、祠堂文化于一体,记录和展示了龙江深厚的“两龙文化”以及桑园围“治水”历史,成为龙江文化传承和发展又一新载体,并为龙江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顺德西部区域文化中心增添了新的动力。
启动仪式现场。白桦 摄
据了解,龙江农耕文化博物馆建筑群占地总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十馆一院一广场四站点。主建筑80%面积作为博物馆展厅及岳秀书院使用,20%则保留祠堂功能。
岳秀书院。龙宣 供图
农博馆主体部分沿袭岭南古建筑风格,建筑保存了明嘉靖九年张氏大宗祠部分历史信息,并打造了500米长的古建筑壁画,栩栩如生。
农博馆的十个分馆各有特色。其中,农耕文化综合馆通过一系列农耕文物的展示,讲述了龙江从“刀耕火种”到“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演化进程,为参观者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桑园围馆则通过视频还原了“两龙”地区鱼塘养殖与家蚕饲养的重要场景,并通过精美的壁画,描绘了蚕桑生产的全过程,展现了独特的岭南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令人身历其境,看到桑基鱼塘时期的真实风貌。龙江历史文化展示馆则展示了龙江历史发展上的标识性地标和人物。
农博馆通过蚕丝、船桨等实物展示了,讲述了龙江灿烂的桑基鱼塘文化历史。白桦 摄
此外,岳秀书院将打造成为国学文化传播基地,兼具启蒙教育、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据了解,书院将定期举行开笔礼,让儿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为青少年提供爱国思想教育,同时为学者提供学术研讨以及各类书画展览的场地。
值得一提的是,农博馆筹建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踊跃捐赠。截至目前,共募集到农耕器物、票币照证达2000件,新旧书刊3000多本。
农博馆内的龙舟龙头藏品。白桦 摄
龙江镇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拥有35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麻洲岗,并保留了800年前南宋贞女桥,也是唯一全境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内的镇街,以及中国第一个微水头发电站——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所在地。龙江农耕文化博物馆和岳秀书院的启用,成为龙江历史文化传承的新载体,以及对外传播的新窗口。
在桑园围馆,感受先辈们修建桑园围,不惧困难、敢于创新的治水精神。白桦 摄
近年来,龙江深入挖掘全镇人文资源禀赋,秉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起来”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快实施“文化强镇”工程以及文旅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顺德西部区域文化中心。
“龙江文化界的又一力作、又一巨作,使得龙江文化阵地建设更加完善,也为全镇文化事业发展再添新动力。”龙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伍成亮表示,农博馆和岳秀书院的启用也将进一步丰富镇内文旅资源,与其他文旅景点形成互补、串珠成链,助力龙江文化文旅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白桦
通讯员 龙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