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之际,南沙开发区投资促进局联合南方+南沙频道推出“湾心奔涌向世界——奋进南沙 奋斗有我”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参与南沙重点领域建设的领军人物、企业代表、一线人物事迹,以人物与企业的视角,展现其所在领域、行业的变革与成就。
视频|吾瑞文化:让香云纱“新生”
“一莨一香云,一布一芳华。”南沙榄核传统非遗——香云纱再次出圈。
近日,“拨开云纱 创新生”南沙香云纱设计师时尚交流秀活动在南沙湾滨海会议中心举办,讨论香云纱在时尚界的发展趋势、香云纱的艺术价值等方向,守住文化根脉,擦亮非遗品牌,讲好南沙故事。
线条简洁大方,将雍容华贵与天然纯净的美好寓意完美融合,上个月,中国国际时装周2024春夏系列发布会在北京启幕,展现非遗与时尚的有机结合,香云纱第4次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
在上世纪90年代,香云纱这项有着600多年的非遗技艺濒临失传,后继无人。近年来,频频出圈的香云纱重回大众的视野,备受关注和青睐。
从一度落寞到“重获新生”,由传统非遗到时尚品牌,进入日常生活,南沙香云纱走在复兴的路上。
在这背后,有一位“非遗老师”的故事值得讲述。
作为时尚品牌的南沙香云纱,从诞生走向成熟,离不开谌启菊以及她一手创造的吾瑞文化。
熟悉谌启菊的人,会称呼她为拾尘老师,一个颇有“传统色彩”的名字。
多年来,拾尘老师钻研香云纱的开发研究、品牌建设及非遗文化体系化教育导入。
早年间,借助工作机会,拾尘老师经常到世界各地游历,深入了解东西方服装技艺和各种各样的织染手艺与稀罕布料。
在此期间,她萌生了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打造成文化品牌的想法。
身为贵州人的她,最早想到的是家乡的蜡染技艺。然而,在做出较大的投入之后,最终产品却未能被市场接受。
她总结经验,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蜡染太具地域特色,无法融入日常生活。“将非遗打造成品牌,除了高品质、艺术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用户体量。”
这时候,她接触到了香云纱。“既是缘分,也是机遇。”
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香云纱这种纺织面料中的“软黄金”令她着迷。
光是基本做工程序,香云纱就有过莨水、晒坯绸、煮绸、过泥、摊雾等40余道工艺,“可以说,香云纱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看天吃饭’的高端丝绸。”
每年仅有5个月匠人们可以生产香云纱,一匹香云纱制作耗时却长达一年。制作出来的每一匹香云纱都是独一无二的。
“侨商一直以来对真丝的推广也让香云纱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拾尘老师回忆道,“当时我就认定,这就是我要打造成品牌的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桥梁者,这是拾尘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我并非非遗传承人,也并非艺术家,我只是想让非遗从‘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
2015年,她在南沙开设了“吾瑞空间”这个艺术工作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时我们想找个有海的地方,来了三个小时,就选择在南沙住了。这里有我所需要的安静的环境,可以专注于设计。”
8年间,她将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到非遗之中,全身心沉浸在文化探索和艺术创作,投入了数百万元进行面料制作、刺绣工艺、印染技法上的创新,并派工匠到克什米尔学习刺绣技术,期待中外非遗文化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
她将香云纱与苗绣、蜡染、草木染、马尾绣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工艺上的碰撞、融合,使香云纱在设计上得到更丰富饱满的延展。
一条应用克什米尔顶级刺绣技术的香云纱披肩,最高能卖到20多万元;利用香云纱面料匠心制作的服饰,成功登上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服装秀;香云纱服装订制大排长龙……
如今,围绕香云纱,她打造的吾瑞文化形成了以吾瑞空间(研发中心)、吾瑞奇迹(服装定制)、南沙有礼(本土文化礼品品牌)、WORUI(非遗原创围巾)、香云纱非遗文化广场(非遗研学体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
“一路走来算不上轻松,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从日常的文创礼品,到私人订制的服饰,再到非遗文化体验,吾瑞文化让南沙香云纱从历史中回归当下,走进时尚界以及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与南沙共命运、同成长。”拾尘老师认为,南沙这一方水土孕育了香云纱这一传统非遗,也让吾瑞文化得以在此诞生。“南沙已把香云纱作为自己的文化标志,现在去其他地方参展时,都会将我们的香云纱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
在她看来,南沙在打造文化品牌上可以更进一步。
“提到大湾区,我们一般会想到‘金融湾区’‘枢纽湾区’,鲜有考虑文化这一维度。‘文化湾区’也应该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发展方向,” 拾尘老师表示,“位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近几年定位不断提升,南沙可以在与港澳的互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秀设计师‘碰撞’,与世界品牌的交流等环节中发挥‘核心’作用,引领文化湾区发展。”
从自然提炼美学、将美学融入非遗、令非遗滋养生活、让生活构筑文化,这是拾尘老师的品牌哲学。现在,这一理念正逐渐在南沙香云纱中实现。
【文字/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任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