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残障人士的自强与坚持,完善的社会机制、群体间的帮扶、企业的支撑,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文 / 宋恒常
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健听女孩》中,有一处长达1分钟的静默——女儿在音乐会上首次登台演出,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父母根本无法感知她演唱得如何,只能无助地环顾四周,从其他听众脸上的细微表情里评判女儿的歌声。
《健听女孩》是一部讲述听障人士家庭生活的电影,片中静默的1分钟,对影片之外的观众是无法忍受的死寂,在听障人士的人生中,却是永恒的循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超过5%的人口,即超过4.3亿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我国的听障人士超过2700万人,几乎每50人中就有1人无法正常听到这个世界,然而,作为一种“隐性缺陷”,这种困境很少被他人感知。
出生8个月后的一场高烧,夺走了王庆的听力,他被诊断为一级听障,成为了2700万听障人士中的一员。
2023年4月,新的工作机遇将30岁的王庆带到了电商标准化操作台前。在这里,流水线飞快,仓库24小时运转,但他却遇到了一百多名愿意为听障工友学习手语的人。
半年时间里,陆续有二十多名同事学会了入门手语。王庆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己入职后,同事们开始自学手语,这带动了其他听障员工入职,结果自学手语的同事就变得更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听障人士,忙碌的仓库里,自学手语的人越来越多……
登上讲台
初次见到王庆的人,往往会被他的微笑感染,也不自觉地跟着微笑。笑容是王庆的一个标志。部分原因是听障人士很难表达自己,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用面部表情来建立和外界的联系,另一部分原因是身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2023年4月以前,王庆在特殊教育学校做手语老师,一做就是八年。由特殊人群的老师给同为特殊人群的学生提供教学和服务,几乎是王庆们就业的常规选择。长期以来,残障人士都像这样“自成体系”——小初高读特殊教育学校,大学主修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再做一份和特殊人群相关的工作,听不见的老师教听不见的学生,独立于常规的生活之外。
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里刨食的父母怀着让王庆恢复听力的希望,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钱花了不少,火车汽车坐了一百多遍,全家人的心态从崩溃到振奋,从期待到落空,最后都归于平静。
父母之间能够自如地用语言交谈,而面对王庆时,就必须用纸笔或手语;他来到这个世界时还是健康的,却因为一次发烧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医学进步得那么迅速,却找不到治愈他的方法……诸如此类困惑,几乎伴随着王庆成长。
但王庆也一直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爱,这份爱存在于求医路上的艰辛,也存在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正因如此,王庆的性格乐观、积极,坚信人生可以有更多的尝试。于是他自学了PS、Office等办公软件,还试着自己剪辑视频,甚至学了一手烘焙本领,颇受同事们欢迎。
在一次社会实践中,王庆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商圈,用新鲜水果做成鲜榨果汁卖给行人。初次打破与“普通人”之间的那堵墙,孩子们显得紧张又兴奋,王庆认为这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认识自我,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对于他们这个群体来说,是直面未来的重要一步。
王庆最终还是离开了特殊教育学校,原因无他,简单而现实:工资已经无法支撑他的家庭。王庆的父母没有固定收入,2018年,他与一位境况相似的女孩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此时正要上幼儿园。一时间,全家的依赖都转移到这位30岁的年轻人身上。
王庆决定做出“向上的改变”。正巧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湖北鄂州)正在帮扶残障人士就业,当地人社局便向王庆介绍了唯品会,建议他去面试。
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
转行的过程比较顺利。2023年4月17日,王庆入职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成为了一名物流分拣员,也一脚踏进了1000名“普通人”的圈子里。
离开讲台
拿到Offer后,王庆的忐忑不安和喜悦开始交替出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圈子,来到一片陌生的领域,不知道前方会有哪些挑战。
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物流分拣员王庆
如何在一秒不停的流水线上和别人沟通?如果交流出现问题导致损失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王庆在正式上班前就已经预想了无数遍。即使在进仓库的第一天已经接受过培训,真正开始分拣时还是问题频出。
从未接触过物流行业的王庆跟不上节奏,面前的商品几分钟就能堆成小山,他想让流水线停下来,又不知道如何操作。放眼整个仓库,每个人都跟随流水线忙碌着。王庆感到自己的生疏给别人添了麻烦,他甚至开始怀疑,离开讲台是不是错的。
和同事的沟通也不顺畅。仓库内不能携带手机,只能用纸笔交流。有一次王庆和领班熊号谈工作,两人用了三张便签纸、来回传递了七次,才让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王庆日常的工作环境
“无声”让王庆显得很“慢”,但要强的他并不希望自己是“慢”的那一个。
领班熊号也在尝试改变。和王庆用纸笔交流了两周后,他意识到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快节奏的工作场景。他决定,既然王庆不能听见他们,那就由他们去走进王庆的世界。
于是,熊号开始利用闲暇时间观看视频网站上的教学视频,自学手语。起初是简单的“你好”、“吃饭”、“下班”等问候语,后来渐渐升级成仓库里高频出现的专业词汇:爆灯、产能……
熊号第一次在王庆面前展示自己练习了很久的手语,俨然是面对考卷的学生,但从王庆惊喜的眼神里他知道,这件事做对了。渐渐地,组里的其他同事陆续效仿熊号自学手语,一学会新词就去找王庆聊天。
同样自学手语的还有另一组的领班李太平,他的组里来了听障员工吴小攀。来到唯品会之前,吴小攀曾在两家物流公司供职,但甫一上岗,仍然有许多不适应。熊号自学手语触动了李太平,他也开始看教学视频学手语。
在当时,王庆和吴小攀是仓库里仅有的两名听障员工,在常规认知里,他俩会同病相怜,紧抓彼此,相互依靠。但这种理论上的“悲情”,完全消解于同事间耐心相处的日常里。仓库里的工作标准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几乎从未发生。
王庆爱笑,性格温和,和同事相处的时间越长,就有越多的人通过自学手语,主动走过来找他聊天。尽管他们的手语不通畅,沟通的内容却渐渐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从哪里来,过去做过什么,有什么困扰……王庆开始感到,自己和这个团队已互相融入。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庆的工作效率逐月提升,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入职唯品会后,王庆第一次有了社保和公积金,免费吃住在食堂宿舍,每月工资涨到五六千元,在鄂州市已算不错的收入,对于女儿的未来,他有了更多的畅想。
再上讲台
继王庆和吴小攀之后,仓库在3个月里又陆续来了3名听障员工,分到了不同班组。
王庆承担起了帮助新同事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桥梁”任务,他把仓库里常用的词汇、自己的工作心得、与人沟通的技巧分享给他们。新同事的身边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多老员工也像熊号和李太平等人一样,自学起了手语。
学手语的同事越来越多,仓库顺势组织了手语培训班,邀请王庆授课,员工自愿报名。王庆欣然同意,他原本就有执教经历,教授手语并非难事,况且公司愿意付课时费,令他感受到了尊重。
王庆在手语课上教学
手语课堂很快组织起来,前前后后有一百多名同事报名参加。王庆精心制作了32页的培训PPT,从基础入门开始,“你好”“谢谢”“休息”“下班”,逐步进阶到专业词汇“集合”“数字”“设备故障”,先是单词,再加大难度到句子。
大家努力跟随王庆的动作打手势,尽管并不标准,但每个人都微笑着互相鼓励、反复练习。那种发自内心的欢乐气氛,是王庆此前在讲台上从未感受到的。
有了手语作桥梁,听障员工们积极参加团建等园区活动,借助同事的嘴巴和耳朵,一起分享快乐。在一次团建中,听障员工尚帅的手机丢了,他说不了话,也报不了警,只能沮丧地用手语告诉同事,手机丢了。
同事们立刻行动起来,有人检查每一张拍照打卡点的照片,有人给丢失的手机拨打电话,最后在一名游客那里找回了丢失的手机。王庆看到,内向的尚帅那天笑得很开心。此后不久,尚帅成为了“一岗三能”的技能标兵。
手语课堂很快传到了公司以外,有公益组织邀请王庆等3人走进街道,为残障人士分享就业经验。再次站上讲台,王庆的视角有了微妙的不同。过去在特殊教育学校,他所做的更多是“育人”,现在他思考更多的是,社会还能够从哪些层面给特殊群体以帮扶,以及在残障人士的互助体系里,他还能做出哪些贡献。
王庆和“学生”们
王庆认为,在帮助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残障人士的自强与坚持,完善的社会机制、群体间的帮扶、企业的支撑,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讲台之外
从一个讲台到另一个讲台,王庆的人生打开了全新的窗口,在技能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在有爱的氛围里无碍地工作,让他体会到了“分享”的意义。工作之余,王庆也与同事们一起探索着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
6月30日,王庆受邀担任手语技术指导,与同事们一起录制了国风歌曲《万疆》的手语MV。视频中,大家的手语显得不够顺畅,但看起来都很认真,也很享受,热情的笑容好似随时会溢出屏幕。
《万疆》手语MV画面
3个多月后,王庆、蔡威(另一名听障员工),再次受邀参与《感恩的心》手势舞拍摄并担任手语老师,该手语MV计划在11月23日的感恩节活动中跟大家见面。
王庆与同事们的故事,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传播话题#100名工友为5个听障同事自学手语#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点赞并送上祝福。
王庆的境况,感染了身边的听障朋友们,高中同学袁占春主动联系他,想加入到仓库的大家庭。王庆向仓库的HR做了内推,在10月13日面试当天,袁占春还带来了另外两名听障朋友一起参加面试。
两周后,袁占春等3名听障人员正式入职,与王庆同岗。而仓库的HR们也收到了越来越多残障人士的应聘简历。
唯品会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实现体面就业
如何帮扶残障人士有尊严地就业、有价值地生活,不仅是摆在王庆和唯品会面前的命题,更需整个社会、机构和个人共同思考。随着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很多企业都在残障人士用工帮扶方面加大了力度。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残障人士总数有八千多万,当越来越多残障人士同事出现在“大厂”等职场,“普通人”将如何与他们共处?发生在王庆和他的伙伴们身上的故事,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
屏幕前的你,准备好了吗?
(专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